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英溪河畔浓浓民间拥军潮涌

2015-06-24 10:56:31来源:德清县双拥办
德清历史悠久荟萃、人文资源丰富,是五千年文明史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曾孕育了南朝著名文学家沈约、唐代著名诗人孟郊、一代红学大师俞平伯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

\

舒妈妈为部队战士送圆子

草根民间奖衬托浓浓拥军情

由老百姓自己拿出钱来设立奖项,用以表彰为良好社会风气作出贡献的人,德清人把这种奖称为“草根奖”。“草根”民间奖项来源于普通老百姓,在社会上更能产生强烈反响和共鸣赞同。县民政、宣传等部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专门发起组建了县民间设奖指导管理领导小组,出台了《规范深化德清民间设奖活动实施方案》、《德清县民间设奖指导管理办法》,对民间设奖进行引导、扶持、培育,为全县的民间拥军活动明方向、促完善、优服务。“志国拥军奖”、“益民报国奖”是该县拥军热心人士个人出资、自发设立的两个民间拥军奖项,每年颁奖一次,分别用于奖励德清籍立功现役军人及家属和考取军事院校的有志青年。

退伍军人刘德金对部队怀有深厚感情,希望自己后代也能子承父业。刘德金夫妇给儿子取名刘志国——意思是让儿子长大后立志保家卫国。受父亲影响,1990年3月,经过体检、政审,19岁的刘志国奔赴军营,踏上了新的人生旅程。在部队,因表现突出,刘志国当兵仅两年就入党,多次受到嘉奖,还荣立三等功一次。1993年12月底,刘志国服役期满。回到地方工作后,刘志国的军人情结久久挥之不去,要为军人、要为部队做点什么的想法始终在脑海中盘旋。通过几年的打拼,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后,刘志国于2002年出资10000元设立了“志国拥军奖”,用以奖励德清籍立功的现役军人及其家属。对获得荣誉称号的奖10000元,一等功奖3000元,二等功奖1000元,三等功奖200元。奖金从“志国拥军奖”账号中支出,账户上不足10000元时,由他本人补足10000元。这也是全国首个由打工青年设立的“拥军奖”。该奖项两年颁发一次,至目前已颁发八届,共有136名立功的德清籍现役军人获此殊荣。

\

王益民颁奖

王益民,一名普通的私营业主。多年来,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的王益民一直尽自己力量关心德清籍战士和驻德官兵。逢年过节,王益民总不会忘记前去慰问困难军属和驻德清部队官兵。王益民专门出资设立“益民报国奖”,用于奖励德清县高中毕业生考上军事院校、德清籍现役军人(含驻德军人)考上军事院校或士官学校的有志青年。“益民报国奖”先后已为60名考上军校的学子家长,颁发了奖金、荣誉证书。谈起设奖初衷,朴实的王益民笑着说:“现代化的国防需要更多的优秀青年。我希望更多的德清青年报考军事院校,为科技强军贡献青春。”2012年2月王益民被国家人事部、全国双拥办授于“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称号,成为德清第二位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殊荣的民间拥军个人。

德清涌现出象以上众位一样的一大批拥军热心人士,每逢过节,总不忘带着水果、猪肉、水产品、家用电器慰问人民子弟兵。驻德部队也主动密切同当地党委、政府的联系,非常关心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官兵与地方老百姓情同手足,真正体现了“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军民情谊。

(责任编辑:吴婧)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