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民间拥军热心人士看望重点优抚对象
浙江省德清县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东望上海,南接杭州,西枕天目山麓,北邻太湖。全县总面积 936 平方公里,总人口 43 万。德清境内西有名山胜地,东有水乡湿地,风光秀美,素有“渔米之乡、丝绸之府、茶竹之地、文化之邦”的美誉。德清历史悠久荟萃、人文资源丰富,是五千年文明史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曾孕育了南朝著名文学家沈约、唐代著名诗人孟郊、一代红学大师俞平伯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
英溪河宛如一条彩带自西向东镶嵌在浙北大地,千百年来养育了一代代勤劳朴素的德清人,成为德清人民心目中的“母亲河”。县城西迁搬至英溪河畔后,伴随着德清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步伐,德清民间拥军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强,日益壮大。近年来,全县双拥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为目标,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工作,积极发挥民间拥军的优势,探索出一条适合德清特色的拥军之路,连续三次被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县,涌现了两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
民间拥军热心人士慰问部队
拥军大姐情结雪山哨卡
钱立玲,是浙江仪表有限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从2000年起,她连续13年自费到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等地慰问驻守在高原连队和边防哨所的德清籍战士,鼓励战士们安心高原做奉献。她的这一举动受到战士亲属的热烈欢迎,也得到了县双拥办、人武部的大力支持。作为德清县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第一人,钱大姐情系部队、热情拥军,先后15次进西藏看望、慰问德清籍战士,行程累计20万余公里,制作了反映战士家庭和家乡建设的光碟、视听录像带320盘,拍摄了3000多幅戍边战士工作、生活的照片刻录成《走进德清兵》等光碟送给战士家人,花费了近15万元。在此基础上,钱大姐还积极为军人、军属排忧解难,多次慰问驻德清部队官兵,接济困难军属,为退伍军人联系工作,为伤残军人乐当“红娘”。在一次进藏慰问中,为记录下战士神圣的一刻——新兵授衔仪式,钱立玲面对着冰冻、缺氧、饥饿、孤独等艰苦条件的挑战,冒险独自翻越唐古拉山,由于严重高原反应昏迷,幸被藏族同胞及时发现,把她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在关注战士成长进步的同时,钱立玲热心为军属和战士排忧解难。某部战士王华和哥哥王忠都在部队服役,他们的母亲患眼疾常年不能干活,父亲收入又低。为帮助这两位战士的母亲治病,她10余次跑到医院求助,院领导被她的精神打动,免费为战士的母亲做了手术。
“点燃一盏灯、自亮一大片。”在拥军典型的熏染下,德清拥军优属的感人故事层出不穷,民间拥军呈现出“葡萄串”效应。德清新明辉公司的李小青得知钱立玲前往西藏,因工作忙,不能一同前往,就请钱立玲捎上2000元钱;市民黄卫平为西藏的德清兵捎上了24条裤子;50岁的徐燮荣夫妇都是残疾人,从07年开始,徐燮荣每年都要在最冷和最热的时候上莫干山,给驻德某部雷达连的官兵送上鲜活的水产品,徐燮荣还到西藏、苏北革命老区进行拥军活动;武康普通市民胡爱英,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把自己亲手做的粽子、咸鸭蛋送到德清消防大队官兵的手中,虽然战士们换了好几茬,但是胡妈妈的拥军热情一点不减;70多岁退休教师蔡永法,义务守护革命烈士陵园40多年;朱建民、庞飞颖、童燕红等三位私营店主为每位驻德部队战士免费送生日蛋糕,让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军人感受到德清人民对他们的关爱;红太阳拥军腰鼓队、美珍拥军腰鼓队,每逢重大节日不忘走进军营,慰问子弟兵;县美都旅游公司还成立了拥军出租车队,对现役军人实行免费。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