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次敬礼】
父辈战斗情谊在下一代身上传承
范辉的儿子范纪元告诉记者,父亲对他们思想上的影响非常大。“父亲那么早就参加了革命,参加解放战争,参加对祖国的建设,他平日里的做法、对我们的教育使我们感受到当年战斗的情况和斗争的事迹,还有他和老战友往来,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没有这些教育我们也不会走到今天。”范纪元说父亲1938年入党,已经77年了,除了是一个好的父亲也是一个好的干部。“他从来都遵守党的纪律,没做过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的事情。在我们的印象中,他是相当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给我们做出的表率也是很好的。包括他的上下级对他的评价,也都很好。”范辉的小女儿范为民也说,“爸爸是个特别正派的老革命,这对我们肯定会有影响。我们必须得入党,工作要正派,不做投机倒把的事,家里哥哥姐姐和我找对象时爸爸妈妈也要求都得是党员。”
采访时,范辉的小女儿范为民一直在父亲旁边陪同,她说对父亲的经历到现在也不是完全知道,所以现在每次有采访她都尽量在一旁听,之后想替父亲出一本回忆录。
范为民说,父亲和老战友的来往让她很受感动,这些出生入死的战友之间的情谊让人动容。据她介绍,父亲作为敌工部长,在抗战时期有一个警卫员,打游击时遇到突袭,是警卫员将父亲压在身下,救了他一命。“救过我爸爸的警卫员王云衡叔叔,现在住在昆明,得了老年痴呆,都有些糊涂了,但一明白的时候就喊我爸爸的名字。我们一家和王叔叔一家这些年经常来往走动,父母子女都很熟悉,像亲人一样,父辈的友谊在我们下一代身上传承。”
“以前那些老战友都常来常往,来了北京都住在我家。那会儿我还是小孩,知道这些是爸爸的老战友,他们聚在一起会讲以前打仗的事。这些年没剩几个人了,走不动了,只能打打电话。”因为老人的听力不行了,所以打来的电话都是子女替他接,没想到因为这个,还引得老战友为他担心。“有个在新疆的李志超叔叔不时打电话来,我们告诉他我爸爸挺好的,但打了好几次都是我们接,他怕我爸爸不在了,我们不告诉他,正好他儿子来北京出差,他让他儿子来我家跟我爸合影,回去给他看,证明我爸还在。如今李叔叔耳朵也听不见了,打电话时这边我帮我爸传话,那边他孙子帮着传话。”
【历史回放】
长清抗战 扼敌咽喉
长清是抗日模范县,坚持了八年抗战,尤其是在日伪五次“强化治安运动”的极其艰苦岁月,党政军民英勇顽强,坚持了大峰山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在周边各县独树一帜。长清位于省会济南的西大门,津浦铁路和济肥(城)、济平(阴)公路纵贯其中,处咽喉之地,创建和坚持大峰山根据地的斗争,对日伪的打击是致命的;对全省,尤其对鲁西、鲁西南人民的抗日斗争,给予了极大的鼓舞和支援,树立了榜样。
《长清党史资料汇编》中记载,在坚持抗日的过程中,长清县卓有成效地开展对敌伪争取瓦解工作。
对伪人员,要求他们明大义:日本人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为它效劳没有好下场;不要做上辱祖宗、下遗臭名的蠢事。对伪军,要求他们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要“身在曹营心在汉”等。
对伪政权,主要采取“打进去”、“拉过来”的办法,改造成“两面政权”。“打进去”,千方百计派抗日人员打入伪政权,掌握伪政权。“拉过来”即把伪职人员争取过来,为抗日办事。
对伪军的争取瓦解工作,敌工部(站)多通过两面政权中抗日人员,主要靠敌工网员来做。基本的方法是:与伪军广交朋友拉关系。
【记者手记】
倔强又可敬的老兵
范辉老人今年已经95岁高龄,耳背十分严重,好在视力尚可,采访时记者将问题写在手写板上,老人看后回答,十分认真。提到一些人名或地名,老人会重复几次,还告诉记者这几个字怎么写,看到记者在白板上写对了,老人才放心地点点头。严谨认真的劲头,让人肃然起敬。
老人的女儿告诉记者,老人年事已高,近年来很少讲起往事。但采访时记者提到“红枪会”、“伪区长”等词时,老人几乎不假思索就给记者讲述起来,甚至还会十分严谨地问记者想了解哪个时期的红枪会。可见老人思路清晰,记忆深刻,这些年来从未忘怀,而是牢记在心。
讲起当年的抗战活动,范辉老人很平静,慢慢地讲着他是怎么拿下红枪会的头头、怎么做敌伪工作,自豪地告诉记者什么是“有敌人无敌区”,他所在的地方的据点都是什么情况。但他从没说过敌伪工作有什么危险,他遭遇了哪些惊险情况。只是通过他的回忆录和他女儿的讲述,记者才知道,老人曾经也是与死神擦肩而过,打游击时遇到袭击,在警卫员的保护下才安全无恙,当记者询问起老人这段经历时,老人只是说起救了他的那位警卫员,将他抗战后期的经历说给记者听。面对记者的追问,老人也只是一再夸赞警卫员非常勇敢,对于自己遭遇危险,只字不提,让记者不禁感叹,真是个倔强又可敬的老兵!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赵朋乐 贾悦
本版摄影 北京晨报记者 王巍
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合作刊出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