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老兵故事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亲历西峡口战役的老兵

2015-09-17 13:44:15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在丹凤县龙驹寨白家庄村五组的一座老房子里,我们见到了抗战老兵余家茂。余家茂今年已经90岁高龄,个子不高,较瘦,因为当年在战场上腰部受伤的缘故不能挺直……

文/图 记者 吉文艳

\

时间流逝,却依然无法抚平余家茂老人在战争中遗留的创伤。

\

如今余家茂老人的牙齿大多脱落了,但胃口还好,一次能多吃半碗米饭。

在丹凤县龙驹寨白家庄村五组的一座老房子里,我们见到了抗战老兵余家茂。余家茂今年已经90岁高龄,个子不高,较瘦,因为当年在战场上腰部受伤的缘故不能挺直,岁月在老人的身上无情地留下了深深的烙印。1943年冬,不到18岁的余家茂在烧窑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强拉壮丁,辗转河南、山西、甘肃、新疆等省,参加过西峡口战役等五次较大规模的战役,年轻的他出生入死,为抗战的胜利和国家和平做出了一个青年人该尽的一切努力。现如今,老人身患半身不遂,行动不便,说话也不如往日利索,但是说起抗战的事情,他仍然精神矍铄,说起当年的事情思路依然非常清晰。

烧窑回家途中被拉壮丁

1943年冬天,不到18岁的余家茂早已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烧完窑回家的路上被国民党强拉壮丁,与父母一别就是12年。“我是家中独子,按当时的规定是不用出丁的,可最后还是没有逃脱,可怜丢下我年事已高的父母和新婚的妻子在家苦熬。”余家茂回忆,当时天气非常寒冷,他烧完窑担着扁担在结着冰的土路上小心前行,看见抓壮丁的人时紧张跌了一跤,引起了抓丁人的注意,他就这样不由分说地被拉了壮丁,被编入胡宗南的部队。

“先把我们拉到洛南训练,学了些咋打枪、咋投手榴弹的常识,没学下一个月就把我们拉到了河南战场上打日本鬼子。”余家茂说,他们在河南省内乡县待了一年多时间,一直都在与日军作战。说起第一次打仗,余家茂老人的情绪非常激动:“第一回上战场心里怯火得很,炮弹像撒麦种一般从四面八方落下来,说不定哪个就会落到自己身上,听到枪响都要捂耳朵,可光害怕也没用,步兵就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冲得厉害还没事,越害怕反而死得越早,打红眼也就来不及害怕了,有时候都等不及天黑就想冲出去打鬼子。”回忆在内乡与日军打仗的情形,余家茂向我们描述道,日本鬼子把中国人祸害的惨,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见到房子就烧,见到妇女就强奸,这些行为都让他们这些不是军人的军人愤怒不已。“日军头顶是飞机,地上有炮弹,武器精良,所以部队都是白天养兵休息,晚上用树叶伪装好自己后再打仗,而自己拿的步枪打一下要退一下才能上膛,连续打几下枪栓就拉不开了,实在没办法了就拿刺刀硬拼,跟敌人贴身肉搏。”余家茂说着,双手不时在空中挥舞,眼神也由之前的和善变得尖锐。

亲历中日最后一战

到了1945年,日本败相已露,但仍作最后的垂死挣扎,在陕豫边境发动了西峡口战役。8月19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的第4天,中日双方军队在西峡口战场上的枪声渐渐平息。这是中日双方在抗战史上的最后一次交战,最后一场战斗——曾经在中国土地上耀武扬威的太阳旗就此真正落下。

据相关史料记载,日军在河南纠集日伪兵力约五万人,于3月下旬向南阳老河口进行了一次闪击战。3月27日,115师团和骑兵第四旅团攻占了老河口和机场。3月30日,攻占了河南南阳后向西峡口地区推进,企图占领西峡,沿鄂陕公路经丁和店、重阳店一举夺取西平,掐断鄂陕咽喉,进一步威胁西安。此时,西坪隘口有国民党85军赖汝熊三个师、78军吴绍周三个师重兵把守。日军久攻不下,伤亡惨重。日军侦探其左翼汉水南岸无兵把守,企图渡汉水绕道大迂回袭击以一举击溃国军。“我们去的时候敌人正准备渡江,他们以为岸这边没有人把守,所以没有火力掩护,哪知我们一听到令声就一起朝着江里打,江水不一会就通红了。”余家茂回忆道,中国守军阵地发射出的炮弹像下冰雹一样落入江中、对岸,轻重机枪和步枪的枪声像春节放鞭炮一样震耳欲聋,敌人的火力在中国军队强大火力压制下已经绝声,不敢也不能支援其渡江的日军。余家茂说,那时候的日军如西山落日,战士们都是豁了出去得打,恨不得把鬼子打光,子弹打完就给步枪插上刺刀打肉搏战,打到最后两军混战,分不出敌我。“15天的阻击战下了14天雨,那一仗打得艰苦,但没有一个叫苦的,反而人人喜笑颜开,都说这一仗打得痛快。”余家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