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寇精良的武器装备,仅有小米加步枪的八路军硬拼肯定不行,我们常依靠内部情报,避其锋芒地跟鬼子打。”舒仕功说。
1945年3月,部队接到情报,日本鬼子要去山东德州扫荡,将经过游击队5中队驻地德平县宫家村,上级命令他们狙击日寇的扫荡,打完就撤退。接到命令后,舒仕功所在部队开始部署。
为了炸掉敌人的军车,部队打算在鬼子必经的路上埋下地雷,“为了不让鬼子发现,挖洞埋下地雷后掩盖的土必须跟周围的土颜色一致。”趁着夜色,地雷顺利地埋下了,舒仕功和战友们一道埋伏在路旁的墓地中。
第二天早上,日本鬼子大摇大摆、耀武扬威地开着军车进入埋伏圈。“轰、轰、轰”,游击队员们拉响了地雷,炸翻了日本军车,车上和车后的鬼子被炸得鬼哭狼嚎。这次战斗打死了6个鬼子,缴获了5条枪、许多白面和子弹,我军无一人伤亡。
“打了胜仗,我们万分高兴,怕有增援的鬼子,于是扛着缴获的物资赶紧离开。”舒仕功说,我们到了安全地带,把缴来的白面送给当地的老百姓,百姓们将白面制成烙饼,大家一边吃,一边跳,一边笑,口中不停地欢呼:“八路军打胜仗了,我们有饭吃喽!”
日本鬼子被八路军打怕了,占领了一座城后,他们就会在县城的周围挖沟、放水,让县城易守难攻。山东省尚和县就是这样一座县城。
1945年4月,尚和县被一百多个鬼子和三四百个伪军占领。有一天,舒仕功所在部队接到情报,称大批增援的鬼子正在前来尚和县的路上。“实行‘围城打援’的作战方法,兵分两路,一部分人围城,一部分人打援,真正目的是消灭敌人的增援部队。”队长作出决定。
舒仕功是围城人员,开始与老百姓一道用铁锹挖地道,一直要挖到城门底下,然后把炸药送进去。“那个时候,只要地道一挖通,也就意味着牺牲,因为城里的敌人会把所有的火力集中到那一个点上,进行射击,但大家都不害怕,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舒仕功回忆,在地道里,大家吃的是窝窝头,没有菜,累的时候,就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歌曲。
舒仕功说,外面打援的战友更加艰苦,他们集中一切力量,让城里的鬼子不敢出来、城外的鬼子不敢进去。由于情报准确,战术正确,这次战斗持续了将近1个月,最终获得了胜利。
“一阵欢乐,一辈子难忘。”当讲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时,舒仕功脱口而出说出了这句话。当天,老百姓又蹦又跳,杀鸡、宰羊、杀猪,慰劳八路军,部队缴获了日本鬼子大量的大米、白面、罐头等,“这些好东西吃了一个多星期!”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