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来喊话 智斗鬼子和汉奸
那时候,地方武装在对付鬼子汉奸上也有一套办法,就是晚上到周围据点拿着喇叭去喊话。王老回忆说,老百姓对住在村子据点里的鬼子和汉奸很熟悉,甚至有些连名字都知道。可是别看鬼子和汉奸对村民气势汹汹的,其实他们的胆都很小,一到晚上更不敢出来。为了吓唬他们,地方武装和民兵,一到晚上就在离村子两三百米的地方,拿着大喇叭冲着据点里的汉奸喊话:“XXX,你们老实点,对老百姓要善良些,不要再欺负老百姓,不然的话我们就找你们算账。”甚至还学会几句日语,用日本话冲鬼子喊话,事实证明,这样的喊话方式还是很有效的,很长一段时间只要天一黑,据点里的鬼子和汉奸都老老实实的不敢出来。“除了喊话,我们和鬼子汉奸还有交战,还俘虏过的几个日本鬼子。”讲到这里,王老脸上露出了得意的表情。
因为喊话的方式震慑到了鬼子和汉奸,他们一时间抓不到人修据点,抢不到粮饿肚子,最后急眼了,就用很卑鄙的手段“抓人质”来威胁村民。“他们抓了人质后就留话给我们:不给他们提供粮食和柴火,就不放人!很不幸的是,第三次来抓人质时我和父亲都被抓去当了人质,连同前两次的人质一起被拉到据点里。地方政府着急了,老百姓更着急,抓去了还有好结果吗?”没办法,最后村里人就筹了一部分粮食和柴火,找了一个和汉奸头子熟悉的人送到据点里。“因为我父亲是教书的,也是地下工作者,又很少下地干农活,一看就和其他被抓的人不一样,为了保证我父亲的安全,送粮食和柴火进去的人就说服汉奸,说我父亲在村子里有一定的地位,可以负责给你们筹集大量的粮食和柴火,你们放他回去,一定给你们筹集更多的东西。
最后,鬼子和汉奸就先把我父亲放出来了。为了保证我们这一帮人质的安全,父亲在地方政府、地方武装和村民的帮助下,筹集了大量的粮食和柴火送进据点,有惊无险,鬼子和汉奸觉得留着我们这些人质也没用,就把我们放回来了。”
轻伤不下火线 当上护理员
转眼到了1944年10月,王永昌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博兴独立营三区区中队,成为一名小战士。“我一心想端枪打鬼子,可是命运却‘捉弄’了我。”当时14岁的王永昌一心想亲自上战场打鬼子,可是在一次战斗中,左手负伤,在医院治疗后就留下来,当了一名护理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部队整编,王永昌所在的野战医疗所分了三个卫生队,王永昌所在的卫生队被分到渤海军区老七师20团。虽然不能直接端枪上战场与敌人拼命,但总算也是有了亲临战争的机会。在战场上,王永昌的任务就是跟随部队一起冲锋,每当有战友中弹伤亡,几名护理员就负责冒着枪林弹雨,把伤亡的战友从前线上抬下来,为受伤的战友进行临时急救再转送战地医院,而面对死亡的战友,也要保护他们的遗体,让家人能见到他们最后一面。
采访吐心愿 盼“回忆录”正式出版
年纪越来越大,王老有了一个想法,要将自己的故事写下来。几年前,王永昌开始写下自己的故事。这本“回忆录”目前已有几万字。详细地记录了王老从童年、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所经历的所有事情。这本“回忆录”虽然只印了几本,既不是正规出版,也没有经过精心的编排,只算一个简单的印刷本,但却是王永昌一生经历的结晶。“我还在继续修改和完善,希望今后能够正式出版。”采访结束时,王永昌向记者坦言了他的愿望。
现在老人身体依然硬朗,他告诉记者,他会好好保养身体,多活几年。“我要继续完善这些文字,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历史,铭记历史。”
记者 杲 阳
通 讯 员 刘兴云 丁珊珊 吴 楠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