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军犬“瓦特”成为好朋友。
于是,战士们如同步入另一个世界,渐渐发现山里原来真的很美。每天巡逻不累了,回来多晚总有一桌香喷喷的可口饭菜在等着;有时换下没来得及洗的衣服,常会被洗好挂在晾衣间,常被雪水浸透的鞋子早上也烘得暧暧的;生病的时候有了病号饭,无聊的时候有了文娱活动,平时战友之间交流多了爱笑了,有梦想的战士也饶有兴致地拿起了文化课本或根雕小刀;哨所周围的荒地长出各种时令蔬菜,闲置的小土屋还有了小鸡小羊,连那只叫“瓦特”的军犬都更加精神抖擞……“以前连里搞教育经常讲以哨所为家,那家也要有家的样子,现在嫂子给了我们家的温暖。”中士肖龙一语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都说我们守在山里不容易,但我们是军人,这是我们的本分,其实嫂子更不容易,年龄和我们相仿,为了帮我们做饭洗衣,冬天她的手经常被泡得红肿有裂口,谁会想到这双手曾经也擦着名贵护肤霜拎着时尚小包在繁华都市中穿梭,但她从未顾及这些。”细心的下士钟常金每当回想起这些片断,一种敬意油然而生。
汪越来到山里近两年时间,哨所的荣誉墙上多了一组鲜活的数字:2人被评为阵地管理先进个人,3人立功受奖,1人考上军校,身为指导员的李博一也被上级评为优秀基层干部标兵。
在评选“感动军营”人物的获奖感言中,汪越的真善淳朴至今回放出来仍然温暖满满:生在这个时代,既要享受时代,更要承担责任。军队是要打仗的,军人就应该全身心地去冲锋,爱人和他的兵虽然铆在深山,但那就是他们的战场,自己虽然不是军人,但也姓军,有责任稳定他们的后方,让他们心无杂念地去为国家担当。
这是汪越心中的时尚之美,也是她的家国情怀。
看着桌上吃得干干净净的盘子,听着战士们由衷的赞叹和笑声,汪越却高兴不起来。“战士们真是太不容易了,他们的同龄人早已习惯在享受和平中厌倦各种山珍海味,谁会想到深山里守卫和平的人却对普通一餐有着如此的满足感。”
就从那一刻起,汪越坚定了留在山里的决心。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