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战士洗衣服。
哨所基本与外界隔绝,那里的艰苦官兵人人皆知,手机没有信号,报刊始终晚到。精神上苦,物质上也是考验,吃饭就是典型一例。六七个战士由于任务繁重,供给不方便,难以开伙,只好把伙食关系转到山下兄弟连队,每餐下山吃饭要走20分钟,饭后替执勤的战士把饭打回去时,饭菜早已没有热气。机关后来为哨所配了微波炉。时间一长,山上的战士想下山,山下的不愿上山。
各级领导想了许多办法,但收效甚微。身为指导员的李博一之所以选择住在哨所,就是想把改变哨所作为自己工作的突破口。谈心,组织活动,搞教育,变着法子让战士提振精神。
看着丈夫心急如焚,汪越有意识地给他讲起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当前,吃好饭是第一需求。“干脆我来给你们做饭洗衣,生活上的事交给我,你和战士只管安心工作。”汪越毫不犹豫地对丈夫道出了打算。对于妻子的这个提议,李博一既高兴又担心。他知道汪越上中学时就学会了烧一手好菜,每次回到家里最大的快乐就是下厨房。但又担心她在山里不习惯,刚把战士们的胃口吊起来,突然又走了咋办? “你别考虑太多,即使我哪一天要走,也得帮你培养几个厨师出来。”汪越的态度不容置疑。
第二天早上,两口子到营里提出了这个想法。正在营里蹲点的部队长宋军政得知后当场表示支持:“锅碗瓢盆各类炊具机关负责配齐,各种主食副食调料营里定期给你们送,我就问一句,你们什么时候开伙?”
“设备到位就开伙!”汪越想都没想就受命了。两天后,营长带着各种厨具和主副食很快上山了。战士们兴奋得像打了鸡血,帮着汪越架设备淘米洗菜,汪越却把战士们赶出厨房,自己忙活。几十分钟后,热气腾腾的六菜一汤上桌了,大家围在一起高兴得忘了动筷子,直到营长一声“开饭”,才一拥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