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政府昨日发布2017年民生提升重点工作
2017-03-10 08:41:23   来源:西安晚报

市政府昨日发布《西安市2017年民生提升重点工作》,安排部署了破解民生“九难”,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12大类70项重点工作。

市政府昨日发布《西安市2017年民生提升重点工作》,安排部署了破解民生“九难”,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12大类70项重点工作。市政府要求全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机构逐条逐项细化、分解任务、夯实责任、明确时限、做实举措,如期兑现各项民生承诺。

治污减霾

打好“组合拳” 实施“网格长制”

“减霾难”在民生“九难”中位列第一。2017年,西安市将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环境治理和改善民生的头号工程。今年我市要重点打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组合拳,实施“网格长制”,划定责任网格,实施关中城市群联防联控,坚持全域化、网格化、系统化、法制化的“四化”理念,努力破解减霾难。

2017年,我市将拆除40台剩余的20蒸吨以下驻军单位燃煤锅炉;对建成区内20蒸吨以上的燃煤锅炉,将在超低排放改造基础上,加快实施“煤改气”;同时将加快推进建成区外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拆改,年内预计将拆改燃煤锅炉130台。此外,我市还将加大信息监督开放;将加大散煤治理,启动西安“第二气源”项目建设,预计年内散煤将削减30万吨以上。

此外,我市将完成全市剩余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完成1.4万辆黄标车的淘汰任务,实现黄标车淘汰清零。

在生态及环境整治方面,我市今年将完成渭河西安段北岸57公里堤顶道路建设和5000亩滩区生态修复;全年新增生态水面将达2600亩、湿地面积4450亩。将启动江村沟垃圾渗滤液及唐家寨水库环境治理工程,开工建设临潼区绿源、长安区常宁、鱼化工业园等3座污水处理厂,扩建周至县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31.5万立方米。

预计2017年全年,我市的优良天数将不少于202天,实现空气质量排名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退十进位”。

缓堵保畅

统筹西咸地铁线网 将打通超20条断头路

今年,我市将继续实施缓堵保畅工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不断完善城市路网、优化公交线网,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停车难问题。

地铁建设方面,我市将加快地铁5、6、9号线和1号线二期建设,4号线将基本实现轨通。将统筹西咸新区代管实际优化地铁线网规划,抓紧完善和申报第三批地铁建设规划,预计将再启动一批新线路。

此外,我市将完成红旗东路北侧规划路、西沣东路等工程建设;打通开元路、科技八路等20条以上“断头路”;将对西仓南巷、紫薇花园西侧路等10条无灯街巷进行提升点亮;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将达20条。

2017年,我市将有38公里干支线地下综合管廊及86公里缆线管廊开工建设,将开工建1.2万个、建成投用8000个公共停车位,建设西安市智慧停车平台。将新增10条公交线路,新开通城东、城南等客流集中区域至机场大巴线路3条;更新1000辆电动公交大巴。

此外,我市还将新增1万辆公共自行车。预计到年末,全市公共自行车总量将达到6.2万辆。

环境治理

推行“路长制”管理 打造宜居环境

我市今年将开展“烟头不落地,西安更美丽”活动;在全市推行“路长制”管理,开展净化、序化、亮化、绿化、美化“五化”提升行动,有效破解“清洁卫生难”问题。将推进“厕所革命”,以“所长制”为抓手,完善、提升已有公厕的管理水平,按照“新区不欠账、老区要补上”的原则,建设一批公厕,开放一批单位公厕,解决公厕总量不足、档次不高的问题。预计年内将新建城区二类公厕60座、改建城区二类公厕60座;新建旅游景区公厕60座。

将启动建设5个现代化垃圾处理厂;增设果皮箱12000个。以医院、学校为重点,加强对小摊贩和出店、占道经营的综合治理;巩固提升“整洁美丽示范街”创建成果,打造城市管理亮点。

今年,我市将建成曲江文化运动公园和鹤鸣湖公园;改造莲湖公园、纺织公园;新建60个街头绿地小广场,新增城市绿地面积500万平方米。创建75个美丽宜居乡村。

优化服务

建成市民热线综合服务平台 提升行政效能

今年,我市将建成“12345”市民热线综合服务平台,架起群众和政府的“连心桥”。将推进“行政效能革命”,纠治“慵懒散”,将继续做好每日聚焦、电视问政相关工作;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

将推进企业名称库开放,搭建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加快企业登记便利化。将优化纳税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经开区将建立综合办税大厅,实现国、地税一厅式办公。

此外,我市将开工建设100个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打造30个农村社区建设综合示范点;创建10个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将扎实做好法律援助,全年力争法律援助1.5万件以上。市级七部门将实行“一厅式”集中办公,协调处置农民工欠薪问题。

[责任编辑 张亮]

相关热词搜索:西安市政府 民生 重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