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妇女一起,联合社会所有力量,致力缔造一个资源共享、机会平等,没有性别歧视的社会。”
1986年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简称:陕西妇女研究会)成立、1996年开通全国第一条省级公益妇女热线、1999年成立西北首家为权益侵害妇女提供法律援助、2010年建立全国首个驻法院社工服务站……31年的成长发展之路,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以“关注妇女问题,促进性别平等”为宗旨,一直关注婚姻家庭问题和妇女地位的改善。在不断地试错中成长,也给中国年幼的社会组织留下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或许时代在变,女性问题也在随之跟着变,但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奔走在维护妇女权益、促进性别平等的路上从未停下探索的脚印。
扎根贫困社区赋权农村妇女
“关心农村妇女在贫困、健康、教育及参与社区事务中面临的困难和障碍,向妇女赋权,提高农村妇女地位”一直被陕西省妇女研究会列为首要策略目标。自1993年起从妇女健康入手,逐渐扩及到教育、生计、减灾、生态环境、社区组织建设等社区综合发展领域,先后在陕西、江西、宁夏、四川的15个县40多个行政村,执行了农村发展项目80余个,资金总额5千余万,受益群众数十万。
20多年的实践,研究会给社区留下了一群受过社会性别训练的妇女骨干、运作良好的社区发展基金,特别是作为主人参与项目规划和活动的鲜活记忆,相信这些会给她们及子女的人生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
20多年的探索,研究会将“赋权妇女”由一个学术概念扩充为一连串的实践方案;将“听取妇女声音”变为一组可操作性工具;将“培育妇女组织”发展成为系列的培训课程和陪伴手册;让推动“基层妇女参政”由口号变成了一个群体和一个可推广的成功模式。
研究会20年农村社区发展实践是一个社会性别发展理论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期间发展团队和合作伙伴的探索、社区村民、特别是妇女的参与,共同书写了中国的经验。
反对家庭暴力 维护妇女权益
根据妇女的需求,研究会开启国内反家暴一站式综合服务的先河。在1998年制定的反家暴框架下,突出性别平等、赋权参与、社工专业、志愿者精神、公众教育与政策倡导的特点,为受暴力侵害与困境妇女儿童提供服务。赋权妇女,发挥妇女能动性,促进妇女互动支持网络建设,推动建立了全国最早并坚持至今的反家暴妇女爱心互助小组。
通过举办多部门参与的社会性别与反家暴及干预实务培训与实践,提高了相关方、合作方性别平等与反家暴敏感,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城乡多部门合作的反家暴网络。
同时在法院、医院、学校、社区等建立了了自己的服务站,以更为方便为咨询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一站式服务。
以他人为镜 反思自己
以他人为镜、反思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在不断地探索行动中,通过婚姻的问题,对自己的婚姻也有了更新的认识。“在孩子教育方面,从过去的说服教育,到现在通过给做心理辅导,觉得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门很深的课程。在不断加深学习的同时,自己生活方面也就更加注重”,研究会志愿者老师有切身的体会。
志愿者老师说,在与咨询者交流中,她从刚开始没耐心,接收到一些负面消息就很烦躁,到现在彼此建立了更深厚的信任关系,在交流过程中能得到她们的认可,愿意把心里的话说出来。通过不断实践,将理论接地气地应用到不同情况的人物中,这让她感到很欣慰,她的付出得到了认可。
“在昨天举行的妇女节社区活动现场,有一个人咨询我关于家庭不和谐的问题,一开始可能是由于比较陌生,所以有些话没讲全,后来聊着聊着才慢慢给我讲了所有,”志愿者老师告诉记者,
创新变革 应对挑战
研究会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往哪里走和如何走”、“摸着石头过河”、 “组织公信力和项目管理的质量问题”、“领导人的代际更替”等问题不断困扰着研究会,同时研究会在内部管理上也遇到了无数挑战。但一路走来,每次遇到问题,都在大家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共同的目标下渡过难关。当前结合政府的精准扶贫,我们的工作也更加精准的定位在困境妇女和困难家庭的妇女身上。
“近几年,国家对社会组织比较认可和支持,社会组织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竖起‘性别平等’的旗帜,把研究会做得更为专业,拆分不同领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服务范围已经从妇女扩展到儿童、家庭、老人。”研究会秘书长薛晨告诉记者,“我们还将进一步倡导从性别平等教育入手,面向未成年人和大学生群体再向前一步迈进。同时希望国家不断更新、完善性别平等方面的政策。”
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凭着对妇女及婚姻、家庭、儿童等领域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打造出了一块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也为陕西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添加了一笔美丽的色彩。风雨同舟,“在这里,我们就像家人”!
在第107个国际妇女节之际,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祝所有女性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自由、平等的状态下,做自己想要的成为理想女性!(展俊 张亮)
(文中部分资料来源于《光荣与梦想——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30周年画册》)
[责任编辑:羽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