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3月7日讯:随着“两会”的召开,参会代表、委员们的提案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对于陕西而言,如何发挥创新优势,推动经济向前发展,是此次赴京的陕西代表所关注的话题之一。
一周前,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举行,省长胡和平宣布项目开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是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同建设的重大项目,是落实“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及西部大开发三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项目由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咸新区联合建设,分为科研、教育、转孵化、综合服务四大板块。创新港将聚焦国家战略目标,瞄准能源革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大数据、环境保护、医药健康等科技领域为主攻方向,建设"校区、园区、社区"的创新体、技术与服务的结合体、科技与产业的融合体。
对此记者采访到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他介绍,此次开工的科创基地一期项目,主要包括理、工、医、社科四大方向23个研究院,规划建设科研楼群和学生生活区,配套建设市政、能源、景观、信息化和文体设施等,计划于2018年建成。
谈到西安交大与西咸新区共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初衷,王树国表示,无论是产业的结构改造,还是社会管理的内涵提升,方方面面都需要科技创新,尤其是在21世纪,科技发展速度如此之快,更新的周期如此紧迫,使得我们感觉到我们的步伐应该加快,所以科技创新港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孕育而生的,实际上是想营造一种新机制、新样板,有一点像美国的硅谷,但是还不完全拷贝美国的硅谷,它更具备中国现阶段的一些产学研结合的特色。投入运行以后,将成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上的明珠,也会成为陕西追赶超越的一个示范样板,从体制、机制、产出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一个示范性。
说到创新,不可避免的会想到体制创新、思维创新。目前陕西已经开始出台措施,比如“陕九条”的实施,切中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真正让资本和企业主动地加入进来,自主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升。
除此之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比如,陕西的研究院所非常的多,特别是涉及到军工类的科研机构。有数据显示,2015年,陕西省军民融合产值实现总收入2246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1.1%;全省军民融合创新型企业已经达到500多家,300多家民企参与军品配套。但不可避免,陕西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既面临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共性问题,也存在如高端制造业对陕西经济发展驱动力略显不足,军工产业对地方经济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等矛盾。
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打破门槛、打破限制让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让科学技术的成果能够发挥更充足的效应,另一方面,王树国表示,应该给军品研发单位一些政策,让他们知道这个转化过程中是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从而来激励军品研发单位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大的市场。(师小杰)
[责任编辑:羽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