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创作 为时代放歌——写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闭幕之际
2016-11-01 08:57:47   来源:新华网

百余台精品剧目上演,数万名观众观看演出,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31日晚在西安闭幕。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一大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国艺术创作的最新成果。

为人民创作 为时代放歌——写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闭幕之际

《麻醉师》剧照(摄影:中国艺术节官方摄影)

新华社西安10月31日电(记者杨一苗、蔡馨逸)百余台精品剧目上演,数万名观众观看演出,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31日晚在西安闭幕。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一大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国艺术创作的最新成果。

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向世界展示的重要平台。艺术节举办期间,来自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舞台艺术在陕西各地纷纷亮相。

在本届艺术节的剧目展演中,包括57台进入第十五届文华奖终评剧目,涵盖了京昆、地方戏、话剧、儿童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杂技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西安事变》《麻醉师》等10台获得文华大奖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是我国近年来文艺创作的精品,这些获奖作品贴近现实生活,反映人民心声。话剧《麻醉师》根据人民军医陈绍洋的事迹创作,这位好医生从军30多年来,完成各种麻醉7万多例无一失误,最终累倒在手术台前。《麻醉师》制片人任雪迎说:“一部好的作品能够引发共鸣,就在于它能反映大众的心声。”

优秀的作品取材于人民的生活,也是为人民而创作。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所有参演剧目,均有多场在基层演出的经历。由江西歌舞剧院创排的歌剧《回家》讲述了台湾老兵思乡回家的故事,已在全国多地演出超过百场,观众10余万人次,其中超过60%的场次都是在学校社区等基层演出。

当《回家》在艺术节的舞台上演出当晚,工作人员给剧场每张座椅上都放了一张观众意见调查表。“有观众说,舞台上80多岁的‘母亲’脚上那双鞋有一点后跟,不符合老人的生活习惯,我们就给‘母亲’换上布鞋。”江西歌舞剧院院长柯亨龙说,“作为一部现实题材歌剧,我们在艺术创作上要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才能感染人、激励人。”

作为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的重要内容,第十七届群星奖决赛也在西安举行。在群星奖的展演节目中,演员来自各行各业,有环卫工人、学生、军人、残疾人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课题部主任孙婧说,群众参与度高、演员水平高、选题紧跟时代主题、作品内容贴近生活,“百姓生活百姓演”成了最突出的特色。

为创作舞蹈《厨房的味道》,主创团队多次走进餐厅后厨体验生活,在以前的基层巡演中也不断根据观众的反馈进行修改。“这支舞蹈在基层的50多场巡演中反复修改了6次,为的就是让群众产生更强的共鸣。”南京市文化馆专业导演栾戈平说,为群众创作的艺术,首先要让他们看得懂,看得懂才能有共鸣、受欢迎,“这就需要基层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挖掘生活的细节。”

经专家评委和群众评委严格评审,报经群星奖评奖委员会审定并向社会公示,最终评出《丝路欢歌》、《阿婶合唱团》、《占座》、《军婚药方》等20个获奖作品。为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艺术发展成果,参加群星奖决赛的所有作品分赴西安、延安、榆林、渭南、铜川、咸阳、宝鸡、汉中、安康、商洛等地进行了20场惠民展演,覆盖陕西全省,观众达5万多人次。

除了降低票价外,本届艺术节还关注特殊人群,邀请老战士、农民工、环卫工、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场馆建设者等特殊群体免费观看演出。  节俭办会、低价惠民也成为本届艺术节的一大亮点。“我们将办会的成本节约下来,用于惠民演出和补贴基层院团。在文华奖参评剧目展演中,100元以下的票价占总票数的65%,最低票价仅20元。多场丰富多彩的群星奖作品惠民展演深入厂矿学校,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说。

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说:“艺术家们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实践成果,以勇攀艺术‘高峰’的新风貌、新气象,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一批接地气、有道德、有温度、显筋骨、受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当前,我国艺术事业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广大文艺工作者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艺精品。”

相关热词搜索:第十一届 艺术节 中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