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青木川古镇的第二天,小蒙江要参加期末考试了,平常他去学校后,他的父亲杨光林就赶紧忙碌起来,他要赶在年前收一茬香菇,然后换成钱给蒙江过年。那他都忙活什么呢?跟朝阳行动爱心大使申虹去看看。
清晨的山里笼罩着雾气,显得一片静谧,似乎只有水声、鸟叫声……而杨光林已经开始忙活了。
申虹:“你这个是干啥?这么多木头”
杨光林:“这个是点香菇(用的),就是把香菇的(菌丝)种进去,夏天温度一高就不能点了。”
申虹:“一定要抓住这个季节吗?”
杨光林:“嗯。”
杨师傅正要把堆着的木头从溪水的一边扛到另一边,然后才点种。他种的椴木香菇,没有大棚,一来受季节和自然因素影响大,只在秋冬季节才出菇,一年只能收个三五茬;二来因为还要照顾蒙江,精力有限,他种的香菇本来也不多,这些就是整个家里的全部收入。
申虹:“杨师傅,我看到这有很多这样的小香菇,这个什么时候能收获?”
杨光林:“这个就在腊月二十几号就可以收获了,就再过几天啊。”
申虹:“像这一茬收获了估计能卖多少钱?”
杨光林:“可能五六百块钱吧,年前就是这,平时有时会有人来收,没人收就到镇子里去卖,卖不掉的就晒起来。”
申虹:“过年前卖点钱你想买些啥?”
杨光林:“给小孩买点衣服、鞋子啊、吃的啊。”
眼前这些才拇指大小的香菇就是这个家庭年前的期盼,在外面站了一会,杨师傅可能感觉到我有点冷,就在小屋内生起了柴火取暖,这是他和蒙江寒冬里唯一的取暖方式了。而就在这时,我才看到这个简陋的房子里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以及地上堆放的杂物外,能引起人注意的就是墙上被烟熏得一张已经泛黄的照片。
申虹:“这个还是骑着大老虎的照片,啥时候照的?”
杨师傅:“他八岁左右,二年级下学期。”
杨师傅说,在更高点的山上家里还有三间砖瓦房,但露天种植的香菇需要早晚看守,所以他就带着蒙江一直住在了这个简易的木板房里。以前他和蒙江妈妈在外打工,但在蒙江三岁时,妻子不幸离开人世。回家后条件艰苦,杨师傅不得不把蒙江的弟弟托付给别人抚养。杨师傅说,这些蒙江都知道,所以从小就很懂事,但这样的环境对蒙江也有很大的影响,他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杨师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杨蒙江的爸爸杨光林:“这次考试考的成绩每门达到90分以上了,我哪怕再忙,我就把他带到县城去,转一圈,看一下外面,去开开眼界,这也是内心对他有愧疚。”(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记者 王道强)
[责任编辑 文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