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瞭望讯:陕西省宝鸡市文物旅游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徐烨、眉县政协原主席武长江、西凤酒厂集团原总经理张锁祥等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宝鸡市太白县老干局退休干部王涛变相骗取农村建房补助款,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高悬反腐利剑,扎紧制度笼子,严肃正风肃纪,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宝鸡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主责主业,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压力和执纪越来越严的信号层层传导到基层,不断夯实各级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使全市政治生态显著优化,广大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担当、清廉意识明显增强,呈现出一派风清气正谋发展、聚力共建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喜人局面。
落实“两个责任”扭住“牛鼻子”
能否将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真正落实到位,直接关系到党风廉洁建设成效。去年年初,宝鸡市委制定了落实“两个责任”的《实施意见》,提出实行市委常委“一人一清单”,厘清细化了41项工作任务,解决了责任不明、界限不清和内容不具体等问题。市委常委坚持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带头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督促履行好“一岗双责”,严格管好自己、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给各级领导干部作廉洁从政的表率。
谁落实责任不力谁就要“挨板子”。宝鸡市麟游县质监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魏小卫主管局财务工作,但他却没能严格执行规定,在亲自参与的公务接待中提供香烟,结果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去年以来,宝鸡市纪委健全了“一案双查”机制,出了问题,既查直接责任,又查领导责任;既查案件本身,又查监督管理不力。因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滞后,去年3月,麟游、千阳、太白、凤县等7个县区的县区委书记被宝鸡市委书记钱引安约谈;同时,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政国又约谈了 9名县区纪委书记。一名县委书记事后感慨地说:“约谈一针见血,点准穴位,直戳痛处,使我从灵魂深处受触动、被警醒。”
去年宝鸡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实施责任追究 60件 67人,对 4起落实责任不力的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向基层传导压力,倒逼各级“一把手”把“两个责任”时时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严肃执纪问责常杀“回马枪”
去年6月16日至17日,宝鸡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政国前往眉县调研检查时发现,一些基层干部纪律作风散漫,镇区管理混乱,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突出,群众意见很大。时隔一个多月后,市纪委再赴该县常兴、槐芽等镇暗访,却发现整改成效甚微。在多次督促整改未落实的情况下,市纪委对眉县县委、县政府、县纪委主要领导进行了约谈,要求他们对照问责条例和“三项机制”深刻反思,限期给群众一份合格的答卷。
相对于“打虎拍蝇”、惩贪去腐让群众感受到的反腐力量,干部作风的转变和为民服务意识的提升更能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如何使作风纪律整饬取得实效?宝鸡市的做法是扭住不放杀“回马枪”,问题不解决不丢手,通过制度建设固根本。去年,宝鸡市纪委制定了明察暗访方案,实行周暗访、月通报,采取县区交叉检查方式解决人情困扰问题,使日常监督成为常态,并采取不打招呼、随机抽查、杀“回马枪”等方式,深入眉县常兴镇、岐山县凤鸣镇、凤翔县南指挥镇、市公安局等单位现场纠正纪律作风问题。市纪委从建立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入手,总结提出了作风建设严细深实“四字真经”,改进了《百姓问政》和《行风热线》节目,细化了政风行风测评,深化了万名群众评议百名科长活动,畅通了网络和手机举报平台,推行了“家庭助廉”新风尚,使作风监督经常化、信息化、动态化、精准化。通过持之以恒抓作风严纪律,去年全市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20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61人;核查公务接待发票562张,问责174人,退缴费用4.11万元;市区西关片区、宏文路片区交通拥堵、农村水利设施老化、社区证明开具混乱、社会保障卡多卡多行等一大批与干部作风有关的问题得以整改。
查处身边腐败提升获得感
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蝇贪”感受更真切。宝鸡市纪检监察机关把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作党风廉洁建设的一个“撒手锏”,让吃拿卡要、与民争利、“小官贪腐”等群众反响强烈的“微腐败”无处遁形。
去年以来,宝鸡市纪检监察机关紧盯脱贫攻坚、“三资”管理、土地征收和惠农等重点领域,严惩虚报冒领、优亲厚友、贪污挪用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行为。综合运用巡察监督、百姓问政、问卷调查、网络举报、入户寻访、信访直通车等方式,前移信访举报窗口,保证问题线索一件不漏。市委先后召开了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约谈会、推进会,市纪委对查处不力的县区实施约谈、“把脉”点评,与各县区、各镇街逐级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查处过程中,各县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岐山县纪委创新办案协作区制度,破解“线索不足、不想办案、不敢办案”困扰;千阳县建立了“小微权力”清单,让群众看得明白,让村干部不敢妄为。
宝鸡市陈仓区凤阁岭镇孙家村党支部书记李宝生、村委会会计赵孝孝,在低保评审过程中违规向72户低保户每户收取100元,用于证件复印、资料填报工费、照相及交通费等支出,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至去年11月底,宝鸡市已率先在全省消除镇街“零查处”,共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597件812人。
强化监督做到打铁自身硬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反腐先锋”,纪检监察干部备受各界关注,加强其自身监督、打造一支反腐铁军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
去年以来,宝鸡市纪检监察机关大胆探索强化自身监督、防止“灯下黑”的有效机制,在全省率先创新推行了“三三六一”干部监督工作模式,使无死角、无盲区、无例外的监督成为新常态;出台了纪检监察工作综合考核办法、执纪审查工作考核办法、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实施办法“三个办法”,为监督者立下了规矩、戴上了行使权力的“金箍”;建成了基本信息、群众反映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市县区纪检监察干部监督领导机构和工作人员“三本台账”,录入了全市 1079名纪检监察干部档案,搭起了市、县区两级监督平台,织密了“防护网”;立起了提问督学、实名打分排序评价、常态化监督检查通报、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月报、上挂下派、问题线索处置流程“六项制度”,给干部筑牢了“防火墙”。与此同时,还修订了三十项制度,编印了《机关管理制度汇编》。去年全市共收到反映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 30件,办结 27件,促进了干部依纪履职、自身干净。
廉洁扬正气,清风扑面来。在驰而不息正风肃纪的劲风洗礼下,如今干部群众深切感受到身边的可喜变化:干部公款吃喝、公车私用、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现象少了,扑下身子干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的多了。沐浴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春风,在新的征程上,宝鸡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正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1中全会精神,推动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更加持续深入地开展,努力为实现追赶超越、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创设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环境。(作者:张华刚)
[责任编辑 文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