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瞭望12月27日讯:《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26日在京发布。报告显示,虽然受到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岗计划等政策影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师资短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乡村学校生师比持续下降,但《报告》显示由于工作量大,津贴少,仅有39.1%教师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
《报告》说,尽管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断增强,但是调查发现,城乡教师当班主任“意愿低”“工作量大”“津贴少”。目前,仅有39.01%教师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乡村教师担任班主任意愿最高。除了与其他教师一样承担教学工作任务外,中小学班主任平均每天花在班级工作上的时间分别为4.89和3.56小时。但初中和小学的班主任津贴平均每月只有351元和173.90元,总体水平偏低,且乡村显着低于城镇。
《报告》称,调查发现,农村小规模学校多学科教师比例大、专业对口率低、教学压力大。乡镇和村屯小学任教2门及以上学科教师均超过一半以上。教师第一学历非对口率从城市到村屯呈现递增趋势。同时,教师补充机制也存在改进空间。调查发现,城乡教师交流率低、教师对交流认同度低、交流津贴发放率低。在所调查的12个样本省份中,教师参与交流比例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比例仅为55.6%。有62.1%的教师认为教师交流效果一般或没有效果,约有62.7%的交流教师没有享受到经济补贴。(马宝)
[责任编辑 文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