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西安电视问政怎么看?
2016-12-19 10:19:07   来源:西部网

12月8日,西安市卫计委“过堂”电视问政,观众不满意率达到了69.3%。至此,2016年西安电视问政共举办五期,问政部门包括市房管局、食药监局、火车站广场管理单位、城管局和卫计委。五期的“电视问政”节目收视率超过了一些热门的电视剧,反映了群众对切身权益的关注,也体现了政府直面问题的决心。

电视上的“火药味” ——“城市管理问题怎么发现”调查

“看电视问政了吗?”这句话,今年成为西安市民见面打招呼的一句常用语。作为一个市级范围播出的节目,能受到如此大的关注度,甚至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这在近几年的西安电视节目里是少见的。据了解,五期的“电视问政节目”收视率甚至超过了一些热门的电视剧。

每一期的电视问政舞台都是这样的格局:主持人坐镇中间,被问政部门的“一把手”“二把手”以及主管部门领导和主要负责人,坐在舞台一侧。而在他们的身后,就是舞台大屏幕,用来播放各种暗访的短片。舞台下方,是市民代表、专家和媒体记者等。

这个普普通通的大屏幕是所有部门负责人最怕看到的东西,随着里面源源不断地播放出秘拍到的城市顽疾,那些肮脏的角落,非正当的交易,办事人的嘴脸……让被问政部门的领导人脸红心慌坐不住。但是再痛苦也得坐下去,因为等待他们的还有市民们更加犀利的现场提问和一个真实有说服力的解释和表态。

【问题如山,当面直视】

生活中,我们对自己生活的城市肯定会有很多不满,这些不满源于我们的生活轨迹怎么运行。然而当我们打开“电视问政”,会发现沿着他人的生活轨迹,更多的“城市病”被我们发现和意识到。随着我们收看了几期“电视问政”,发现这个城市角角落落的问题竟然已经如垃圾一般,堆积在我们身边,无人问询,无人处理,而且越积越多,甚至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随处可见、屡禁不止的五毛零食怎么还在校门口卖?”

“‘五证不全’的房咋还在售?”

“假冒306路公交车曝光多少次了为啥还是没有处理?”

“售票窗口售完的车票,为什么票贩子就能买到?”

“多收的停车费进了谁的口袋?”

如果说以上这些还只是就事论事的提问题,相关负责人还能用工作性的阐述来解释一些情况的话,下面这些,已不再是单纯的提问,而是长久以来积压在市民心中,无法得到回答的怒气、怨气以及对被提问部门深深的不满。

“所管区域卫生脏乱差,城管执法人员却在抽烟、玩手机,怎么解释?”

“你们是不是要告诉我们,失职的执法人员又是临时工?”

“如果是你的父母住在十多年有裂缝的危房里,您是什么感觉?”

……

问题积压,问题如山。每一期的电视问政,犹如揭开了一处早已溃烂的城市伤口,令人无法直视。无法直视的除了市民,当然还有电视问政现场的“领导们”。五期电视问政节目后,五个部门的工作认可度纷纷被否定。

问政房管局,现场观众不满意率达64%;

问政食药监局,场内观众的不满意率超过60%;

问政火车站,现场观众不满意率是63.9%;

问政城管局,不满意率为59.89%;

问政卫计委,不满意率是69.3%。

颇高的不满意率背后,是市民的无数个疑问,这些问题在现场被提出,公开到什么程度,犀利到什么程度,提问有没有设限?相信每位观看电视问政的市民都一目了然。有些问题甚至于让被问者下不来台,语塞长达一分钟,手一直在抖。“直面、火爆”有人这样形容节目,还有网友甚至当场发问:“局长,您的兵这么懒散,怪不得办事慢。”如果这场节目被做成一场秀,人们也许就不会持续关注。但事实上不是这样,我们看到的每期节目都有猛料,每个被问政单位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新问题。

【揭短亮丑,官员“出汗”】

面对火药味儿十足的暗访短片揭短亮丑,市民代表现场提问步步紧逼、网友质问不留情面,“应考”干部赧颜汗下!

在时长近1小时40分钟的第一期节目中,房管局局长夏俊山和三位副局长共回答了现场市民代表及场外观众20多个问题,夏俊山前后4次表达歉意,11次就所提问题作出承诺。“由于我工作的不扎实,导致了你和邻居们还住在危房里。”夏俊山一边向住在十年危房里的市民郭建都表示歉意,一边深深鞠了一躬。他表示,下周会到现场调查,尽快解决郭建都反映的问题。

“来之前还抱着差不多的心态,整个节目下来让我发现我们在工作态度、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不足。”夏俊山坦言,节目下来,他承诺所有问题将限时整改,10个工作日内一一回复,用实际行动取得市民的满意。

在电视问政第三场节目中,当出租车乱象、“黑”客运大巴、色情交易等问题短片被曝光后,原本坐在观众席上的新城区区长仵江“坐不住”了,他勇敢地登上问政台,直面问题。“自己是坐不住了,场面比我想象得还要严重,下一步我们要严管、严查、严追究,一定要给火车站区域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第四场问政城管局,当短片《执法示范街画面太美不敢看》播放完后,主持人提问李成刚副局长:“您分管城市精细化工作,刚才示范街上达到精细的标准了吗?这些示范街起到示范作用了吗?”画面中的李成刚有点紧张,手一直在抖。当接通现场记者连线,主持人就看到的乱象进行提问,台上坐的工作人员愣了足足有一分钟才开始有人回答,原来连线中的脏乱差情况是管理交界区。

短片《手机控北京瘫我们的上班时间萌萌哒》让现场观众笑出了声,但执法局的工作人员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对于短片中反映的情况,严石局长表示,绝对不应该。他表示内心很自责,问政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些年虽然城管局做了很多工作,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执法队伍建设不到位,要对短片中的问题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深深自责”“道歉”“惭愧”“内疚”……这些被现场领导们频频说出的词语,使得电视问政更像是一场“认错大会”,但这并非问政节目的初衷,而是希望能够直面问题,发力改变。在没有深思熟虑的前提下,官员能快速表态的注定是治标层面,而在治本层面,还须承认复杂性,需要深入全面地谋划。

【问题背后,百姓伤痛】

在最新一期的电视问政卫计委节目中,暗访短片播出西安市儿童医院大厅内挂号排长队的实况。然而有人却说,找对渠道就可以不用排队,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只要找到医院门口的保安就能直接被带入医生办公室看病,省去挂号手续,事后保安还暗示暗访人员把“劳务费”100元直接塞入其口袋。这样的“潜规则”让其他排队的病人该怎么办?

在西安市中心医院产科宣教室,公开向在场的准妈妈们推销某品牌奶粉,品牌推销员也趁机进行促销,推销员也承认会给医务人员进行“返点”。医疗废物的处置也极不合规,医院保洁员对垃圾并不分类,直接倒入生活垃圾站,造成了非常危险的后续隐患。

在曙光医院等民营医院看病,结果统统都是“没病说有病”,花了成百上千元做各项检查,甚至诱导被做手术,“医院一般会无中生有,即没有病说有病,院长曾经告诉医生不准开正常的检查报告,要实现利益最大化,通过小病开大病、举反例、推荐贵的药来引导消费者。”

在南稍门一带的居民楼,写字楼里,各种“黑美容”机构、“黑诊所”遍地开花,无人监管,暗访人员在一处隐藏在居民楼里的微整形工作室,发现他们各种美容手术都能做,培训竟然拿鸡腿练手。有老板告诉暗访人员,“卫计委来了,我们一包烟也就打发了。”还有老板表示:“只要搞好关系,哪有人检查。”

从第一期的“郭建都十年住危房”,到后面的“老年人屡遭保健品忽悠”,火车站永远查不清禁不住的票贩子黑大巴,再到城管拿卡吃回扣,直到最近一期曝出的各种骇人听闻的医疗系统黑幕,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件不是牵着老百姓的伤痛?

尽管捅破了五个行业的最后一层遮羞布,其真相是如此难以接受,但是在听取了各个被问政部门负责人诚恳而心痛的表态和许诺之后,现场市民代表和观众还是以极大的包容态度选择了相信他们,并给他们送上了沉甸甸的一份礼物。

第一期节目,市民代表给西安市房管局局长夏俊山送上的礼物是听诊器,“听诊器”寄寓了“听”“诊”两重意思,一重是听取群众呼声,一重是诊断解决问题。

第二期节目,观众给西安市食药监局局长吕强送上一幅字——“民以食为天”,寄托了广大市民对西安食药监部门的希望,希望能把西安的食品药品监管做好。

第三期节目,市民给新城区副区长和火车站管委会主任送上了毛巾和洗面奶,这是在提醒他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火车站广场是自己城市的脸。

第四期节目,网民向城管赠送了一只放大镜,希望城管多查找自身问题和城市治理过程中的问题,为提升“西安品质”作出努力。

第五期节目,市民代表向西安市卫计委党委书记、主任刘顺智送针管注射器,盼望相关部门“真管”。记者 宋贝贝

【城市治理“有章法” ——“城市管理问题怎么解决”】

电视问政,问的是民意、听的是民声、做的是民事。“问”就是要直面问题、揭露问题,而问政的最终目的正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城市治理问题解决,问政是第一步,问了之后怎么办才是难点和重点。也只有这样,问政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展现出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西安市卫计委主任刘顺智(中)在电视问政现场接过市民代表送的礼物——注射器,寓意“真管”。资料图片

城市治理,从更为通俗的层面上来说,即是一种“为民做事”。那么,为民做事,就要讲究真、讲究实。问政要真问、要问实,首先是问题要真、要实;其次是真下力气解决,要掷地有声。

正如出现在西安市电视问政现场的标语“听民声、察民意、促整改、整作风”所言,电视问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百姓,它是城市治理的“章法”,是助力品质西安建设的有效方式。

【被问政者如坐针毡】

“看完刚才这个片子,请问刘主任,你觉得这个片子里面反映的这种现象问题严重吗?”“那乱象如此严重,我继续想问咱们的监管在哪里?”“我想问一下分管这位工作的吕鹏副局长,您刚才看了这部短片,您觉得大伙儿能安心吃饭吗?”……12月8日,在西安市电视问政第五期现场直播中,针对西安市存在的各种医疗、卫生乱象,节目主持人向接受问政的官员提出了一系列“犀利”问题。

此次接受电视问政的是西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13名负责人,相信无论是现场观众还是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的市民,都可以感受到问政现场略显紧张和尴尬的气氛,以至于有媒体在节目播出后评价是“‘尴尬微笑’贯穿整场直播”。

电视问政,就是要让官员在电视机前集体“亮相”、让城市治理中出现的问题集中曝光。通过镜头、记者暗访、观众提问等环节的设置,让被问政者任何一个表情和动作的细节都会被记录与传播。与此同时,城市治理中所暴露出的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可能被提出,这无疑是一场“考验”。

2016年,西安共进行了五期电视问政,被问政的单位关乎百姓衣、食、住、行、医。综观已经进行的这5期电视问政节目,我们看到,不少被问政者在现场如坐针毡,脸红冒汗。事实上,在每期电视问政的现场,面对主持人的提问、面对屏幕里的暗访画面,面对在城市管理中暴露的种种问题,现场官员都表示出较为诚恳的态度,纷纷现场认错。而被问政后,我们也看到了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突击整改的行动。

不管窘迫也好,难堪也罢;曝光也好,问责也罢,都是促进问题解决的一种督促性的手段。以问促改,今年以来,西安市建立起了“市民电视问政”这一工作制度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电视问政的方式,把政府工作的监督权、评判权交给公众,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解决少数部门、单位和机关干部“庸政、懒政、怠政”的问题。

【用了洪荒之力解决】

问政,强调的是先“问”后“政”,目的在于寻找问题出现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事实上,对于电视问政这样有着较强震慑力的节目来说,被问政之后,相关单位可谓都是用了洪荒之力来解决问题。

在第五期电视问政的结尾,有一个环节的设置非常有意思,就是观众送给了接受问政的西安市卫计委主任刘顺智一个“针管”,这个针管既和被问政单位的日常工作有关,其谐音又寓意着“真管”,显示出市民对于问题解决的期盼之心。

就在第五期电视问政直播结束不久,西安市卫计委连夜召开党委扩大会,部署安排电视问政后的整改工作。会上,西安市卫计委副主任段重利宣读了《第五期电视问政问题整改方案》,决定成立西安市卫计委电视问政工作领导小组,西安市卫计委主任刘顺智任组长,下设4个业务工作组。根据电视问政现场反映的问题,各工作组将根据日程安排和电视问政现场反映的问题,利用3天时间分赴各区县、直属直管单位进行督导落实,力争各项整改工作3日内完成。

与此同时,对于电视问政节目转办的问题和西安市卫计委机关通过热线电话记录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在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开展全面整治工作,力争在12月31日前将所有问题整改到位。另外,从2017年1月1日至4月30日,各工作组还将对梳理整改的各类问题开展“回头望”,不留“死角”,防止问题死灰复燃,认真谋划好西安市2017年卫生计生各项重点工作,提出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另外,在第五期电视问政开始之前,第四期的被问政单位的负责人再次来到现场,并就整改情况和进一步长效机制的建立做了表态发言。

据了解,自10月8日第四期电视问政播出后,西安市城市管理局连夜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会议通报了问政期间梳理的六大方面50个问题,各责任单位现场主动认领问题并表态。统计显示,第四期电视问政以来,全市城管系统各单位共纠正查处占道经营,门前“九乱”等违法、违规行为48230起,暂扣违法占道经营车辆1807辆次,针对问政现场曝光及后续反馈问题中城管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和涉及责任心不强、工作消极怠慢的问题,由市城市管理局执法监督处和市纪委派驻纪检组牵头,督促监督相关单位从快从严进行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

截至本次发稿前,西安市城市管理局共计追责处理126人,先后给予党内警告处分1人,行政处分14人,诫勉谈话18人,通报批评42人,向组织做书面检查39人,岗位调整7人,辞退12人,停职6人,留岗查看1人,扣发奖金、津贴43人。

【百姓看到新变化】

“我家就在火车站附近,所以对火车站周边的管理问题一直很关注,看到电视上预告要问政火车站辖区各管理单位,我早早就在电视机前等着看了。实话实说,火车站管理起来确实有难度,这些年积累下的问题很多,像我们这些住在火车站周围的市民平时怨言可不少。这次电视问政中提出的问题正是平时困扰我们的,心里最盼着能得到解决的问题。”家住西安市火车站附近的市民赵凯告诉记者。

赵凯说:“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最想看到的还是问政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火车站毕竟是咱西安的一扇窗口,我们还是很期待它的状况能不断得到改善。节目播出后,我也留心观察了,相关管理单位确实是有所行动的,有些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希望可以长期保持下去。”

“孩子年纪小,容易生病,一旦生病了我们做家长的都特别揪心,再加上现在小孩看病难,真是孩子大人都受罪。像这次问政中记者暗访曝光了儿童医院的就医乱象,我们之前就的的确确遇到过。明知道这是不合理的,但家长们却没有办法。一边是孩子生病着急就诊等不得;一边是家长纠结要不要附和这种潜规则,有时真的特别痛苦。现在看到这个问题上了电视问政,而且也有负责人表了态,我希望情况会有所改善。”西安市民王丽红在采访中说道。

城市是人的城市,城市管理也应是“以人为本”。五期电视问政,问政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与百姓密切相关的话题,力争做到回应群众诉求,接受群众监督,切实改变着关系民生、影响环境、阻碍发展的问题。令人欣慰的是,西安市2016年的电视问政还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问政之后,效果如何,有关部门是否真的行动起来解决问题,这才是百姓最关注的。正如采访中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其实一场电视问政直播很快就会结束,但城市治理是个耗时间的工作,不能说电视上问完了就没了下文,有热度没耐心。我感觉,应该把电视问政这个节目视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契机,长期做下去,以达到标本兼治,推动更多城市治理问题的解决。”

可以肯定的是,问政不能走过场,回答不能搬套路。因为,行动无论快慢,老百姓都是看在眼里的;变化无论大小,老百姓都是记在心里的。

【问政还要“问下去” ——“城市管理机制怎么完善”调查】

问政是举措,解决问题才是根本。电视问政这种创新的社会管理模式,如何能避免“问政”流于套路——对曝光的问题高调回应,对没有曝光的问题视而不见?如何做到闻过即改,切切实实地为百姓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常态化的机制、精细化的制度。

  

西安电视问政第一期房管局被送听诊器。资料图片

12月8日,在西安电视问政节目短片中的一幕引起市民热议:西安市儿童医院的门诊大楼里,暗访记者先给保安递包烟,保安悄悄透露挂号“潜规则”,再由另一名保安领着暗访记者插队就诊,问诊后按照约定将100元直接塞进第一个保安口袋……这仅仅是当天西安市卫计委被电视问政的一幕。

对此,当天的电视问政上,在场官员现场表态要“加强监管”,甚至“三天整改”。

虽然有关部门的表态让老百姓多少看到了整改的决心,但是仍然会在心里打鼓:官员们的承诺能否真正兑现?整改又能坚持多久?这些令市民痛心的现象会不会死灰复燃?没有被问政到的问题还会不会被关注到?

【有些问题死灰复燃】

电视问政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是公众监督管理者的平台和载体。问政不只是电视直播大厅几十个观众的投诉、几位专家的质疑与批评之后,官员们在现场“知错就改”的态度和随后限期整改的一纸公文,而是需要常态化的整改落实。

4月8日,首期西安电视问政提到经济适用房违规出租一事,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立即发出通知,要求对出租、转让行为进行整改,5月西安市房管局对全市35个经适房项目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约谈。

12月初,记者联系到当时被点名的风韵蓝湾小区周围的中介公司,并以租房客的身份又一次了解到这个经济适用房小区的租房情况。

中介向记者介绍说这个小区设施齐全,拎包入住,53平方米的房子每月1500元整租。对于几个月前的电视问政,他们也都很清楚,“只要敢租就不怕被查,哪怕到时候有人查了,就让房东说是自家亲戚,绝对没问题”。看来,仍然是上有计策,下有对策。

根据2007年我国颁布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个人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完全产权以前是不得用于出租经营的。而在这个小区,有的业主办理了产权证明,而有的没有,更是有业主从2009年小区刚建好不久就在做房屋出租的生意,可是直到现在也没办理好产权证明,这就给房管局的清查带来很大难度,也让人趁机钻了空子。

死灰复燃的远不止租住经适房,屡禁不止的校园周边“五毛”零食由于关系到孩子的健康和发育,更是让人揪心。6月8日第二期的电视问政节目中播出的周至县八一小学门前销售“三无”零食,当时相关部门也承诺进行整改。

记者发现,西安仍有一些中小学附近的商店、摊点出售烤面筋、臭豆腐等并没有减少。12月14日记者在报恩寺街小学采访时,有老师回应,学校也管理过,但是这些摊点管一阵好一阵,相关部门的管理力度也不大,摊贩的犯错成本低,也就不在乎和管理部门“打游击”了。

【更多问题等待被问】

每一期的电视问政节目时长是有限的,但是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理性思考不该停止。事实上,被曝光出来的可能是个案,目的是从现象背后发现体制、机制、观念的原因,寻找根本的解决办法。并且,更为重要的是预防同类问题的再发生。

今年最新一期的电视问政中记者调查发现,餐馆里提供给顾客的消毒餐具,包装膜上的地址要么模糊不清要么空白,虽联系电话都能拨通,但要求参观消毒现场却遭拒绝。暗访中也发现工作人员不穿工作服、洗消过程不严格、洗消厂手续不全等问题。

事实上,涉及餐饮卫生问题远不止这些。在城市的小街小巷里,15桌以下的小餐馆里根本见不到消毒设施,提供给客人的餐具也都不是塑封包装的消毒餐具。老小区周围的米粉店、臊子面店、胡辣汤店等小店更是直接把碗一收拿回后厨,后厨走一圈的碗筷虽然看不到饭菜和油渍的痕迹,但是冲洗碗的水还经常留在碗底,即使很多顾客在使用前会用热面汤再烫一下,达不到温度和消毒时间的简单操作恐怕也只是去去“心病”。

出行问题困扰着城中村的年轻人。“40路公交车的起点是外事学院北校区,早先还没有开始强制排队的时候,公交车来了都是靠挤,挤得上去就能走,连续几辆都挤不上去就只能打车、坐摩的上班。现在的40路公交车已经是排队等车了,但两列队伍能一直排到路边的福谦巷。”已经搬离鱼化寨的陈女士,提到早高峰时候的城中村也是不愿再提。

在像鱼化寨这样规模稍大的城中村里,电瓶车是上班族赶时间的好选择,但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交通问题的“制造者”。上下班高峰期间,电瓶车为了抢时间多拉人都飞速狂奔,原本就不宽的路被争执的双方堵死,交通更加混乱。

出了村子在城市的街道里,与电瓶车类似的摩的也始终屡禁不止,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顽疾。一方面,上下班高峰期,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设施没有满足老百姓的出行需求,另一方面,摩的入门条件简单,只要认路、能开得了摩托车就能载客,低违法成本和高营运收入使他们根本不在乎惩罚,不定期地对摩的乱象整治对他们来说也很难起到约束的作用。

【为城市管理找良方】

电视问政成本太高,加上电视所问“之政”毕竟是少数,目前电视问政依然是一种“运动式”问政,缺乏常态化、制度化的安排。如何让问政成为寻求城市管理良方的途径?

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教授认为,就是要通过上电视这样公开的方式让市民了解、监督政府的工作和执政的情况,而且出了问题就是要被问政部门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推诿,不能事情还没做就提出让市民配合整改的要求。城市管理需要这样的问政形式,让这些官员坐上去出汗、红脸,这样才能促进改革,才能使改进真正落到社会上。

张宝通还提出,电视问政暴露了问题,触动到被问政单位,解决措施采取迅速,问题的解决有一定成效,但通过一次问政是否能追查到问题的根源,通过问政后的约谈、惩处个人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恐怕要被画上问号。

陕西行政学院的王彩梅教授提出,要让问政发挥长效威力,就要把握好城市管理与政府、城市管理与市民这两对关系。理顺体制是政府的首要职责,优化执法权,集中行政处罚权才能让部门之间少些推诿,才能让解决措施有力、有效。行政部门划清职责并不是为了把自己“择干净”,而是要形成更系统的配合和联动,相互补充才能相互协调。

“每一次问题的曝光相关部门都很惭愧、很痛心,下决心整改,但问题又屡禁屡现,程度还越来越严重,这就说明决心不够。”王彩梅教授以醉驾为例,自从醉驾被写入刑法并正式实施,因喝醉酒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数量明显下降,“如果被问政单位也能够有反腐、惩罚醉驾的决心,坚持让每一次整改都严格落实,强力推进,也就能解决掉这些百姓身边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了。”

不过,作为城市治理的另一个重要主体,市民也应该在城市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问政节目中提到的乱堆、乱放、乱停等不文明现象,王彩梅教授也是又急又气。“电视问政是一个官民沟通交流的渠道,是敦促政府解决问题的平台,也是培养公民公共精神的良好契机,一方面观众反映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市民有序参与城市治理,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如果能教育好市民消除不文明行为,主动维护身边环境的卫生和安全,政府也就能集中精力解决市民个人无法解决的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问题,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责任编辑 马宝]

相关热词搜索:西安 电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