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家护理院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奖孝金”现金抵用券,可以在缴纳老人相关费用时抵用。两个月来,因此看望老人的子女人次暴涨。有人质疑子女是为钱而不是为孝,但也有人认为,这点钱很少而起到了提醒子女的作用,是一个暖心的妙招。你觉得呢?
来养老院看望父母,为钱还是为孝?
-

-
@徐州老汉2014:为了钱来养老院看望父母,这还能算中国人吗?能想出这种办法的人是成心想让这类的子女出丑。
@1375772325:感觉是很好的政策。子女来了,老人身心愉悦,护理起来就容易;孩子来了,也可以帮助干一点活,护理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子女帮助监督,管理水平也会上去,管理成本也降低了。把省下来的钱用于奖励子女,多赢局面,哪儿不好了?
“奖孝金”是一面镜子要唤起子女的自觉
-

-
@seer:“奖孝金”奖金并不高,最高只奖励200元,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却不能用数字计算。这个奖就像一面镜子,让一些人看到了差距和不足,唤起了子女的道德自觉,慢慢地,前来探视的子女多起来了,孝顺的子女多起来了,护理院里的老人也开心多了。
@魏谋文:随着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大家总是觉得忙完自己的事再抽空看望父母也不迟,可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憾事常常发生。“奖孝金”制度,不仅是奖励那些有孝心的子女,更主要的是提醒子女多来看看老人。
希望“奖孝金”唤回更多美好
-

-
@无名小草iw:子女常到护理院看父母有奖,是一个创新举措,其出发点是提醒子女多来看看老人,可见护理院用心良苦,令人敬佩。不过,作为子女,看望和护理父母,既是责任使然,也是道德至归,以金钱作为尽责守德的推动力,绝对不是文明社会的必然现象,更不是社会亲情至深的良好体现!正因为有此“奖励”,使得本来就经常去陪伴父母的人反而觉得别扭!因此,为推动子女多陪伴父母,需要从社会行为、道德與论和法律维护等方面综合推动。
@1375772325:如果这点钱能挽回美好,那这钱也算没白花,但要说为钱多过尽孝,确实也没说错。不过孔子赞赏子路救人后拿回报,批评子贡赎人不求回报,我想拿钱来奖励孝顺应该是对的。道德是用来使社会变得美好,而不是来绑架人的。钱如果能引导别人做些善事,引导人自觉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那这钱就是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