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台区:打通民生“最后一公里” 百姓有了安全感
2016-11-14 14:12:59   来源:西部网

在汉中市汉台区“十三五”规划中,社会治理被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部分来规划。

闫浩:平凡做人,默默奉献。(摄影:李亮)

西部网讯(记者 李媛)在汉中市汉台区“十三五”规划中,社会治理被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部分来规划。发展过程中,汉台区以“推动社会管理规范化、治理体系现代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公平正义”为原则,在“十三五”末,该区实现“社会治理能力明显增强,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安全公众满意率大幅提升”的目标。

看社区治安:成立首个社区专职治安巡逻队 刑案发案率下降30%

闫浩是汉中市汉台区汉中路办事处西大街社区专职治安巡逻队的队长,同时也是一名社区民警。据闫浩介绍,他和队员的日常工作内容是治安巡逻、消防检查、检查红袖标等。

“这些工作很琐碎,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帮助市民做好人好事,可是要把基层的工作做扎实了,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闫浩说。

今年的5月份的一个大雨天,巡逻队员在辖区巡逻时,发现路边有一个老太太没有撑伞,冻得瑟瑟发抖,在询问过程中,老人言语含糊,说不清地方。巡逻员把老人带回巡逻点,问了很久才得知老人已经83岁,出门买东西走丢了。

在安顿老人吃喝后,巡逻队员将其送到家中。“进家门后,我们发现老人的老伴瘫痪在床,家里只有两位老人,如果不是及时将人送回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闫浩说。

记者了解到,成立汉台区首个专职治安巡逻队之前,西大街社区是全省通报的治安混乱区,但从2014年11月巡逻队入驻该社区后,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了30%,其他案件发案率也大幅下降。

巡逻队治安巡逻采取校园定点警戒和区域全天候治安巡逻。专职巡逻队开展工作以来,在巡逻中起到了震慑犯罪,在发现治安问题、调解矛盾纠纷、维护公共秩序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虽然不像破大案那么轰轰烈烈,但是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也可以不平庸,实实在在对群众的帮助也很有成就感。”闫浩说。

汤聪:小网格,大桥梁,服务零距离。(摄影:李亮)

看网格化管理:小小网格员打通民生“最后一公里”

“10月20日上午走访过程中,北大街以北居民唐丽丽反映其住户房前马路上有水管破裂淌水,她总是联系不上自来水公司,希望社区能够协助解决。我立即通过多种渠道查询到自来水公司电话,向自来水公司报修,很快修好了水管。”

这是汉台区东大街办事处网格员汤聪的日记内容,她是该办事处36个网格员中的一员,她所负责的社区是北大街社区,主要工作是连接居民和办事处的服务。她的职责包括党员管理服务、政策法规自信、社会治安协管、环境卫生管理、计划生育服务、民政社保办理、人民纠纷调解、家政服务协调以及排查隐患。 “我每天要把所作的工作进行上报,并做好日志记录。我们的工作目的其实就是打通民生最后一公里。”汤聪说,她所做的工作虽然琐碎,但都是在跟老百姓打交道,需要更多地耐心和细心,只要是百姓的需求,她们都要去帮助解决。

为加快社会管理工作创新,提升社会服务管理科学化水平,汉台区东大街办事处从2013年9月开始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试点工作。辖区按照300户分成39个网格员,通过网格服务员对网格内的人、地、事、物、组织五大要素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管理,收集地理位置、小区楼栋、房屋、企业单位、市场商铺、人口信息、党建纪检、综合信访等信息,达到信息全面动态化管理,数据资源共享,以实现人口底数清、情况明,为相关部门及时准确掌握社会动态提供有效快捷的信息支撑。

如今,网格员们都配发了专门的手机,遇到问题及时的上传照片和信息,解决问题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徐旭:共同努力,建设平安汉台,平安校园。(摄影:李亮)

看“天网”工程:546个摄像头24小时监控全区校园

汉台区“河南会馆巷组团南院”小区建成于1999年左右,有102户居民,小区没有正规物业,路面凹凸不平,下水管道经常堵塞,环境恶劣,盗窃案件时有发生,治安、卫生、环境等问题突出,是典型的“三无”小区。

2015年4月,小区进行了整治,通过办事处投入、居民出资的方式,共筹资4.8万元,安装摄像头、清理杂草、修理停车棚等。如今,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因为有了门卫和视频监控,该小区的治安刑事案件也逐渐下降。

“我们小区以前经常丢东西,电动车停在楼下,上楼取东西的功夫就不见了。”小区张阿姨说,自从整治之后,大门口有保安,陌生人一般都进不来,住在这儿很有安全感。

11月10日,西部网记者在汉台区校园安全监控中心看到,屏幕上轮番滚动显示辖区校园的画面,监控人员眼睛盯着画面来回查看。

“你看看,这边全是学校食堂的监控,我们主要看厨师在给学生做饭时候有没有做到规范,牵扯到学生们的食品安全,后厨的视频监控一点都不能马虎。”汉台区校园安全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徐旭说,一旦发现问题,他们也会及时调取监控录像,让学校及时整改。

记者了解到,目前汉台区所有的中小学、幼儿园、民办教育机构、民办幼儿园全部纳入视频监控范围内,总投资近300万的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共设有546个摄像头。

“我们在学生活动密集的区域校门口、宿舍、操场等都安装有摄像头,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徐旭介绍,该系统从2015年11月试运行,目前已经正式运行。

 

胡伟基:调纠纷为民解忧,化矛盾促好乡风。(摄影:李亮)

 

看司法调解:首席调解员”老胡“调纠纷400多起

2014年6月,汉台区在为社区选聘一批调解员时,刚从村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的胡伟基(人称老胡)动心了。在老胡主动申请下,并且凭借着他对基层政策熟、群众威望高、法律意识强的优势成功应聘,从此便当起了“和事佬”。

老胡所在的万仙桥社区是汉台区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区域,地处城乡结合部,管理难度大,各类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尤其是房屋产权矛盾纠纷、赡养老人矛盾纠纷、夫妻家庭经济纠纷、邻里之间道路通行矛盾纠纷、村民利益分配矛盾纠纷等。

老胡初当调解员,开始学习基层各项政策法规。在调解过程中,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同时善打“亲情牌”,往往在闲话家常、谈心聊天中预防和化解了家庭矛盾邻里纠纷。遇到问题复杂或者情绪比较激动的事主,更是反复去现场或约谈当事人,聊家常道理,宣传政策法规,及时处理化解矛盾纠纷。

76岁的孙某有3个儿子,因房屋拆迁产权问题产生矛盾,互相推诿,不赡养老人。老胡得知后,前前后后到孙某3个儿子家里走访了十几次,既谈法理,又讲孝道,有时候忙得饭都顾不上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老胡2个多月的劝说和调解,3个儿子最终愿意共同承担养老费用。如今3人见了老胡既感激又不好意思,“要不是老胡给咱调解好,我们3弟兄非要落个不孝的名声,咱丢不起那人”。

记者了解到,因为老胡在调解过程中公平公正,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得到百姓认可,“老胡调解室”成为汉中市唯一一个以调解员姓氏命名的社区调解工作室,同时被汉台区政法委评选为“汉台区金牌调解员”。

而在汉台区,老胡只是众多调解员中的一员,他们及时有效的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达到了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目的,有效防止矛盾激化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

[责任编辑 马宝]

相关热词搜索:西安市 公积金 住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