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棚户区改造项目鸟瞰图
冬至时节,走进秦岭南麓的商南县,放眼望去,一栋栋漂亮的棚户区改造房屋将这座小城装扮得焕然一新,处处迸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着商南县棚户区改造的“加速度”,为全县的追赶超越发展布好了局,谋好了篇。
据了解,商南县把棚户区改造工作作为全县“六件大事”之一,启动实施了8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尤其把西街棚户区改造项目作为“头号”工程,创新举措,强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自2015年9月5日正式启动拆迁以来,在短时间里,涉及拆迁的1330户群众、21个企事业单位的房屋征迁协议签订、征迁安置、房屋拆迁全部完成,西街棚改项目建设顺利启动,北片回迁安置区完成形象进度51%、南片古城商业旅游区与现代商业综合体工程完成形象进度27%,预计2017年年底完成所有建设项目,创造“商南速度”。
商南县以“速度”推进棚户区改造,成立了高规格的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3个棚改项目管理处,管理处处长均由县级领导挂帅,从全县抽调60多名科级领导、160多名干部、80多名村组干部及200多名群众代表具体参与棚改工作。为确保项目快速推进建设,该县以县城投公司为平台,向社会招聘建设、施工等专业人才组建西街棚改项目部,具体负责西街棚改项目后期工程建设及拆迁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并通过招商引资,强力推进西街棚改项目建设工作。开展以广播、电视、戏剧等立体式宣传,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宣传政策,答疑释惑,对群众提出的具体困难和问题逐一落实,赢得了群众理解与支持。根据规定程序逐户进行详细调查摸底,现场照相,一户一档,登记造册,为征迁安置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作中,对所有干部群众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补到底、一个政策卡到底”,广泛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大力推行“5+2”“白+黑”“晴+雨”工作法,按照“一周一检查一通报一评比”的要求,每周召开一次评比会,将结果记入参与人员年度考核档案,与干部考核提拔挂钩。目前,该县初步探索出了“1+1+3+X”的棚改模式和工作机制,即一个机构协调、一个公司运作、三种方式安置、多种渠道融资,具体实施了“五个创新”,制定了“货币安置、实物安置、货币与实物安置相结合”三种安置方式,建立了“横向+竖向、精通业务+熟练流程”的工作机制。积极培育产业,坚持把“挖掘历史积淀、培育主导产业、丰富城市业态”作为棚改工作的重要目标,围绕“4A级古城旅游景区”这一定位,将民宿生活、民俗文化、旅游三产等城市业态有机融合,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同时,该县突出“一个样板”,按照“高点定位、高端规划、凸显特色、打造精品”的思路,精心设计,科学施工,着力打造精品工程、民生工程、示范工程、优质工程、富民工程,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让利于民”的思路,引导广大市民自主创业,努力让拆迁群众能就业、可致富,让棚改工程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张力 赵轶欣)
[责任编辑:黄瑞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