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月
“火爆”“史上最难”“创新高”……伴着这些热词不断出现,各校一年一度的艺术招生考试也相继进入了高潮,考生角逐越发紧张、激烈,艺考战场上的硝烟愈来愈浓。
幕后专业成热门
今年,中央戏剧学院除了每年都炙手可热的表演专业大受追捧外,戏剧教育、舞台美术、演出制作等幕后专业也十分热门。戏剧教育专业有2429人次报考,较2016年增加700余人次;演出制作专业因首次与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合作,开展戏剧管理“3+2”校际交流项目而备受关注,报考考生多达3304人次。中央戏剧学院教务处处长张娜表示,今年考生整体表现更自信、更从容,“过去,不少学生盲目地抱着‘明星梦’来报考。今年感觉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未来的长远发展有了理性思考。”
北京电影学院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虽然表演专业依旧竞争激烈,但新增的4个幕后专业——视听传媒学院的“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美术学院的“产品设计”和声音学院的“艺术与科技”也毫不逊色,首次招生便成为热门。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互联网节目制作方向今年预计招收15人,报名人数达4112人次,报录比达274∶1,超过表演专业114∶1的报录比。“目前,传媒行业特别是新媒体行业日趋发达,我们要结合行业动态,做出新的招生和人才培养计划。我们也希望将更多具备技术能力的青年充实到这个行业中来。”北京电影学院视听传媒学院院长宿志刚说。
此外,部分院校也新增了许多幕后专业。如北京舞蹈学院今年首次设置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剧院团经营管理、演出策划制作及表演艺术传播推广等方面的复合型艺术管理人才;中国传媒大学新增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娱乐方向、表演专业音乐剧表演校际交流项目双学位班,其中数字娱乐专业方向主要培养游戏策划和电子竞技管理人才。
多举措保障公平公正
每到艺考,总会有相关的“黑幕”不断曝光。2月17日,教育部发文重申,各高校要严格规范组织艺术类专业考试,对艺术类专业考试中出现的违规行为零容忍。为确保考试的公开、公平、公正,今年不少艺术高校采取了相应的办法。
中国音乐学院在考试前举行了“本科招生考试院长与考生见面会”,院长王黎光带领招生办公室主任及10个教学系主任与所有考生、家长见面,介绍学院的办学理念、总体定位和招考工作,并耐心细致地解答考生、家长的困惑,用“公心、暖心和爱心”表达学校对本次招考工作真诚的承诺。“这种考前见面会的形式,让我增加了对学校的了解,院长解答了很多问题,使我们心里踏实许多。”一位来自山东的考生说。此外,王黎光介绍,在考试时,学校继续引进校外评委机制,聘请校外各大艺术院团副教授或二级演员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评委库,随机产生参加本次本科招生考试的校外评委,其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校内评委的1/4。待所有评委评分完成后,再随机抽取2/3比例的成绩作为有效成绩参与计分。
对于部分考生和家长而言,神秘的考场和考试环节将向他们开放。华中师范大学音乐专业今年恢复校考,除了加大外聘评委的比例、对评委实行申报承诺制之外,还加大了公示公开力度。据了解,考试过程中,学校将实现现场直播、同步出分,考生家长可在该校艺考系统中跟踪查询考生进入考场的状态,同时可以在校园内的现场直播点实时观看孩子的考试情况,考试结束后,家长即可在学校艺考系统中查看孩子的分数,使考试过程全方位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为加强对招生考试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山东艺术学院要求所有参与命题工作的人员签订《命题专家承诺书》,所有参与评委工作的人员签订《考试评委承诺书》,所有从事招生组织及考务工作的人员签订《工作人员保密协议书》。
学生、家长全力以赴
“感觉自己发挥得还可以。”一位刚刚结束考试的山东考生对记者说,大部分考生连考前等候的时间也在默默准备,希望能在考场上展现自己的真实水平。
艺考大军中,除考生外,那些在考场外默默等候的家长身影也成为艺考现场一道令人感动的风景。有的家长甚至无法安心在学校安排的休息区等候,直到看见自己的孩子走出考场才放下心来。“女儿说我比她更紧张。”中国传媒大学2号楼考场外,一位家长时而踱步,时而向考试楼的大门张望。她告诉记者,为了让女儿顺利参加考试,他们一家提前一个星期从江西赶往北京,在学校附近的宾馆住下,“主要是让孩子提前适应这里的环境,能有一个相对轻松的考试心情。”
一人考试,全家辗转,这种现象在艺考中非常常见,虽然辛苦,但家长们普遍认为很值得。“这么关键的时刻,除了全力支持外,更重要的就是默默陪伴。”中央音乐学院考场外,一位来自湖南的陪考家长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还报考了中国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和四川音乐学院,他们早已订好了车票和宾馆,考完北京的学校后即刻奔往外地。
“备考期间,孩子情绪起伏较大,我们不想给孩子太大压力。”一位姓刘的家长表示,最近一直在陪着孩子四处考试,虽然很累,但要排除一切困难,全力做好后勤工作。
[责任编辑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