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楠
每一年的艺考季节,北电、中戏、上戏几大院校的表演系招生都会引来大批围观群众。今年艺考更因为有来自某“国民组合”的明星考生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而格外引人关注。不过,就在上周,比这位明星考生参加考试被围观更大的新闻出现了——北京电影学院一名教师在朋友圈发文痛斥该明星考生粉丝围观造成考场秩序混乱(鉴于原文有多处使用侮辱性称呼和“爆粗口”,此处不便引用)。
笔者以为,且不说用侮辱性言语称呼他人是否有失师道尊严,单就这位老师的所谓斥责来看,逻辑并不通。首先,维护考场秩序难道不应该是校方的责任吗?因为粉丝围观造成了秩序混乱就用侮辱性的语言“招呼”一个考生,这板子怕是打偏了吧?其次,如果这位老师认为学校不应该招收他提及的这位明星考生,那他应该去“招呼”北京电影学院的报考和招生制度,怎么也扯不到考生本人头上吧?
虽然逻辑不通,但这位老师的斥责恐怕还是让不少人心中暗爽,因为如今的影视圈乱象确实已经多到让人悲愤莫名的地步了,而简单地把原因归咎于一个明显的“目标”是很多人习惯的泄愤方式。就在同一个圈子里,与此类似的归咎逻辑还有很多。比如说,一谈及当下影视剧的低劣质量,便把原因归咎于一众小花旦和“小鲜肉”,仿佛那几个没有演技的年轻人能够左右整个影视剧制作行业;再比如,一说起艺术电影票房不高,便把原因归咎于观众审美品位低下,只爱商业片的热闹,体会不到艺术片的深沉,俗称“这届观众不太行”。
回到“明星考生”事件,虽然言语不妥,但这位老师对电影事业的拳拳之心可以想见,因为如果不是气急,恐怕也不会有如此激烈的表达方式。可是,这样的泄愤式表达真的无助于改变现状,正如几位业内人士在《南方周末》上对2016年影视剧行业的评价一样,已经进入“休克”状态的行业,身上的毛病肯定不止一处。
此种情况下,恐怕行业内的每个人都应该抱着“难辞其咎”的心态来认真反思和改正,板子打得飞起虽然痛快,但并不解决问题。不要忘了,现在那些只会当明星而不会表演的所谓演员,也是出自这位老师口中的“神圣学府”的。
[责任编辑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