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文化馆、图书馆均达到国家一级馆,15个街镇文化站均为省一级以上文化站,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553平方米,位于广州市前列。刚刚过去的2016年,广州市黄埔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结硕果,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黄埔区积极探讨“政府+企业”共建公共文化设施模式,在辖区内有需求、有积极性的园区、企业设立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华新园分馆、联创分馆等一批企业园区图书馆分馆建成开放。该区落实新建楼盘社区公建配套设施移交文化部门管理机制,探讨建立新建楼盘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社会化运作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十分钟文化圈”。
作为广东省首批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黄埔区系统化构建“总馆+分馆+服务点”的服务三级空间布局,并打通横向联系形成矩阵网络。借鉴成熟连锁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打造连锁式、标准化图书馆服务体系。结合黄埔区大型企业、园区文化需求大的实际,创新推出了公共文化设施“政府主导+企业主办+社会补助”运作新模式,着力打造了企业园区图书馆分馆华新园图书馆样板。
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黄埔区建立完善了文化馆、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阅读推广APP、艺术推广APP等服务平台,畅通了线上线下服务群众渠道。为了给读者提供更便利的阅读服务,黄埔区在图书馆创新引进自助办证、借还系统、安全检测系统、智能综合借还服务终端等设备,完善图书馆自助终端设备程序的功能规划与开发,在数据储存、数据读取方面,准确率达98%以上。
通过创新思路、完善机制,2016年,黄埔区群众艺术服务数量同比翻了一番。全年送艺术服务进社区(村)、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共3985场次,免费派发精品文化艺术惠民票券4.5万余张。
与此同时,辖区公共阅读服务实现了“三个超百万”的突破:馆藏量达118.9万册次,同比增长17.7%;图书外借量109.5万册次,同比增长147%;读者接待量171.7万人次,同比增长123%。(刘锐霞)
[责任编辑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