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浙江记者 骆 蔓
春节期间的晚上,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的大运河畔,沿着拱宸桥西直街的青石板路走到最南端,便是拱宸书院。走进书院,灯光里,一家名叫“廿四书弄”的24小时书屋,总是温暖着人们。
廿四,是指全年、全天24小时免费开放。书屋门口贴了一张公约很是有趣:“安静读书,不当孔乙己;欢迎自拍,请发朋友圈。”
目测室内18平方米左右,形状如它的名字般狭长像里弄。内部设计很温馨:木质书架顶天立地,一个透明圆形窗口正对着桥西直街,窗上还贴着窗花。座位上有书桌板、插座、绿色植物。书屋内一面墙上写着“心愿墙”,贴满了一张张小纸片,上面写着“市井的优雅”“遇见更好的自己”等。
书也不少,2000多册,有翻译家汪剑钊的译著《俄罗斯的命运》、人民文学奖获得者海飞的小说《看你往哪儿跑》、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许自强的著作《歌词创作美学》……涂国文的《苏曼殊情传》等部分作品扉页上赫然有作者亲笔签名。
原来,这间小小书屋还牵动了不少作家、诗人古道热肠前来捐书,还有的是热心居民捐赠,部分书甚至是孤本。
拱宸书院院长任轩是书屋负责人之一,他的团队3年多来一直运营着一本叫《拱宸》的杂志,志在记录京杭大运河的过去、现在,并探讨其未来。书院也不忘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每周会举办原住民讲堂、文化沙龙等活动。这间“除周一闭馆日外,24小时免费开放”的书屋不仅为爱读书的人提供了阅读空间,还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精神空间。
今年新春期间,这里举办了“书香守岁”活动。1月27日是大年三十,30多名杭州市民受邀前来书屋一起阅读守岁。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但都有一颗热爱读书的心。陪伴他们的不仅是书香,还有浓浓的旧时年味。
[责任编辑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