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
2月1日是正月初五。这天,黑龙江省勃利县大四站镇的毛公山农民艺术团全体人员在零下20多度的严寒里,来到该镇天巨村文化礼堂,开始了新年第一场演出。礼堂里早早挤满了村民,二人转、快板、独唱、舞蹈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不时赢得阵阵掌声,气氛特别浓烈。团长赵秀娟介绍,该艺术团成员都是本地文艺骨干,经过一个多月的创排推出了这一台12个节目的晚会。他们计划,正月二十前完成在该县25个村子的巡演。
这是黑龙江省依托4万多人的庞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春节期间在城乡掀起群文活动热潮的一个剪影。通过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文化站长千人大培训、文化带头人大培训等方式,文化志愿者带动了2万多支遍布城乡,涵盖秧歌、舞蹈、合唱、健身舞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群文队伍。这个春节,歌舞巡演、曲艺专场、展览展示等活动遍及黑龙江城乡。
木兰县吉兴乡文化站针对所辖10个村有36支秧歌队的优势,从初一到初五举办全乡秧歌大赛;巴彦县举办了庆新春全县书画展;哈尔滨市道里区举办了冰雕雪雕大赛。
杨连烨是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一名普通老师,课余时间把精力放在了为哈尔滨市区中小学辅导京剧艺术上,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无偿辅导京剧爱好者100多人。春节期间,杨连烨每天带着学员到社区广场、文化礼堂表演京剧,广受赞誉。
东宁市博物馆春节期间不打烊,有12位文化志愿者为观众进行讲解。文化志愿者、自然展厅解说员崔善伟说,春节期间每天至少有2000人来馆里参观,回乡探亲的人特别多。“当看到他们带着满足感离开后,我也特有满足感。值!”他说。
在黑龙江,秧歌拜年已有百年历史,几乎每个社区村屯都有自己的秧歌队,老百姓也特别欢迎。春节是秧歌队最为忙碌的时节,从大年初一要扭到二月二。而这些秧歌队的发起者、负责人都是本地的文化志愿者。绥棱县文化局局长王立新介绍,该县县城的10个社区组建了10支秧歌队,带队的都是社区文化志愿者。春节期间,他们在县城参加秧歌会演,把东北大秧歌的欢快、热情、奔放展现得淋漓尽致。
黑龙江省很多文化志愿者也是文化带头人,文化部门则因势利导,创造条件大力扶持。
兰西县红光镇谢家岗村农民黄海玲是该村文化带头人,春节期间在该村成功举办农民春晚后,又带领村里的60多位文艺骨干创排元宵晚会。黄海玲说,元宵晚会是谢家岗村一年中最重要的庆祝活动之一,观看的群众也多,不能有一丝马虎。为了办好这台晚会,他们请了县文化馆的老师进行辅导。
黑龙江省宾县胜利镇农民王军在县里看完农民画展后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因为太穷,整日为过好日子奔波,不知道什么是幸福感。现在好了,吃穿不愁,每天还能有精彩节目,美!”
[责任编辑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