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院线迎来新增长极
2017-01-22 15:40:15   来源:中国文化报

通过简报可以看出:受整个电影行业及国内经济低迷等影响,万达院线营收增速下降;同时,从2016年初到现在,万达院线的股价也遭“腰斩”。

刚跨入2017年,万达集团便公布了《2016年万达院线经营简报》(以下简称“《简报》”),通过简报可以看出:受整个电影行业及国内经济低迷等影响,万达院线营收增速下降;同时,从2016年初到现在,万达院线的股价也遭“腰斩”。

简报显示,2016年,万达院线实现营业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票房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21%,非票房收入38亿元,占营业收入34%,同比增长高达101%。该数据引起行业关注:在各大影视公司、院线不如往年的大环境下,万达院线的非票房收入猛增,预示其将迎来新的增长点。

电影衍生品增幅惊人

什么是电影衍生品?根据影片里的角色人物、场景、道具、标识等开发的产品,包括玩具、服装、饰品、音像、图书、日用品等。此类产品主要依托电影上映所带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自从电影《魔兽》的衍生品销售破亿元后,更多公司和投资人将目光转向电影衍生品,电影衍生品一度成为热词。从阿里、万达到光线、中影等,都在电影衍生品这块市场上悄然发力。其中,万达院线电影衍生品的投入与产出逐年增加,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

2016年,万达院线非票房收入的增速约为票房增速的5倍。其非票房收入主要来源一是电影衍生品销售收入,比如与影片角色、剧情、道具相关的纪念商品等;二是餐饮产品如可乐、爆米花等,这几乎是观影的标配;三是广告收入,其中一部分是电影正片前搭载的商业广告,另一部分则为阵地广告,即影院内部的灯箱广告、墙贴广告等。

其中不得不提到万达院线对时光网的收购。在衍生品方面,时光网前瞻性地较早进入。因此,其衍生品业务的布局已趋完善,已经组建了自己的产品设计、生产团队,搭建了B2C、B2B商城平台,建立起仓储物流体系等。同时,时光网获得了迪士尼、漫威、DC、环球等多家品牌的正版衍生品授权。

万达院线收购时光网后,其加速了衍生品业务的发展,也完善了衍生品的线上线下布局。万达自立的“衍生π”于2015年12月发布,与孩之宝、ZINC中国、SNAPCO等大型知识产权品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去年万达院线旗下4家影院的卖品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其非票房收入进一步提高。

国产IP衍生开发正当时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文创产品包含电影衍生品,其开发程度较以前有明显提高,但在品牌打造和销售方面,各衍生品设计公司和开发公司都应十分关注。

陈少峰提及,值得业界关注的还有今年的动画电影衍生品市场。据媒体报道,《大鱼海棠》衍生品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成为成功的衍生品营销案例之一。奥飞娱乐旗下的喜羊羊授权商品市场零售规模在2016年也超过了20亿元,而喜羊羊系列的影视剧版权收入与衍生产品(包含授权商品市场零售)的收入比例也达到了惊人的3:7。

在电影衍生品方面,国外迪士尼玩转电影衍生品开发早已是“老掉牙”的事情。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进入迪士尼公园,根据迪士尼动画开发的衍生品几乎成为世界孩子手中的必备玩偶。前有迪士尼,后有漫威,就连国产电影《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中也不忘让“钢铁侠”的铠甲露一露脸。除去美国不说,日本的动漫衍生品开发也十分前沿,紧随动漫跟进的动漫衍生品让作品一火再火,甚至经久不衰。

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专业教授、漫画家王九成认为,动漫衍生品开发不应只局限在形象的简单复制上,应该多角度、多元化地进行开发,比如开发道具、饰物、关键情节等。动漫衍生品作为动漫产业的终极产品,应格外关注才能在收益上有所增加。

[责任编辑 张亮]

相关热词搜索:院线 万达 增长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