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哈尔滨红博商场新近开辟了文化商品长廊,品种很丰富、价格也便宜,趁着1月10日黑龙江省文化厅在红博商场举办黑龙江省中老年模特大赛,记者对这里的文化商品长廊进行了探访。其实,文化商品长廊并不长,由二十几个两米左右的柜台组成,挂钱、中国结、对联、纸墨笔砚等文化商品琳琅满目,一个柜台一个种类。
在单虹的剪纸柜台前,记者被上百种剪纸作品所吸引。这些作品包括生肖、福字、喜字、人物肖像等,作品十分精美,摆满整个柜台。68岁的剪纸艺人单虹精神矍铄、快言快语,她告诉记者,自己从5岁起跟长辈学习剪纸艺术,逢年过节、祝寿婚庆,左邻右舍、亲属朋友常常有求于她的手艺。1999年,单虹听说剪纸能卖钱,便花3角钱买来一张彩纸,剪了20个人物生肖,一个5元,一天之内全都卖出。100元,对于当时经济拮据的单虹来说可是不少钱。“用3角钱换回100元,太可观了。”单虹说,此后便上了瘾,边剪边卖,收入情况越来越好。现在,单虹的柜台每天的剪纸销售额在千元左右。
记者离开单虹剪纸柜台时正值晚饭过后,商场的人陆续多了,文化商品长廊渐渐热闹起来。记者来到赵义的绒布窗花柜台前,各种做工精细的绒布窗花作品营造出春节将至的喜庆氛围。工作人员介绍,她们的窗花有几百种样式,这个小柜台根本摆不下,赵义家里有32台生产窗花的机器,每年7个月生产福字窗花、4个月生产喜字窗花,每年销售收入有几百万元。紧邻赵义绒布窗花柜台的是秦丽萍的奇石柜台,奇石柜台的销售收入和其他柜台比起来有些逊色。秦丽萍说,虽说现在买的人少、收入不高,但通过在文化商品长廊展销,很多人索要她的联系方式。
红博商场工作人员介绍,2016年12月9日开业的文化商品长廊,一家一柜,均免费使用。文化商品长廊设置的初衷是增加商场的文化氛围,经营项目包括镂空葫芦、刺绣、串珠、木雕等二十几个种类。起初,商场打算如果这些文化产品经营得好就继续,效果不好就撤柜。不想这么受欢迎,所以长廊就保留了下来。
面人、灶糖、糖画等柜台特别受小朋友欢迎,一个6岁的小朋友花15元买了一只蝴蝶状的糖画,边吃边告诉记者,糖画既好看又好吃,很喜欢。糖画制作人王洋、面人制作者王晶夫妇各自经营着自己的柜台。二人结婚七八年,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学习钻研糖画、面人制作技艺上。随着技能的日渐成熟,夫妻二人的生活也大大改善,切实感受到文化为自己和身边人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打糕柜台田雷现场手工制作的打糕供不应求;宋苏的文化年货柜台种类丰富,顾客纷至沓来……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每家柜台都在尽最大努力把自家的文化产品推销出去,大家腰包鼓起来的同时,越来越多文化特色浓郁、百姓喜爱的文化产品正走进千家万户。不过,记者也了解到,这里的商户也有烦恼,比如产品的影响力不强、知名度不高等,迫切希望相关部门能为他们创造特色文化产品走出去展销的机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资金扶持、政策扶持、环境扶持等帮扶机制。
[责任编辑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