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块氍毹 整个春天
2017-01-12 15:37:17   来源:中国文化报

据我观察,这个活动之所以越做越大,原因在于广东各种剧团数量多,积极性高,演出剧目留存量大,对传统的保留储量丰富。

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承办的“粤戏越精彩”活动,从2015年开始,每年一度,参演项目主要为折子戏或大戏片段,这相对于3年一届的广东省艺术节来说,只是掀起一角幕布,占用半块氍毹。然而两年来,这个活动越做越声势浩大。轻轻拉起大幕一角,只见万千霞光流溢,掀起了广东戏剧的遮天春潮。

据我观察,这个活动之所以越做越大,原因在于广东各种剧团数量多,积极性高,演出剧目留存量大,对传统的保留储量丰富。“粤戏越精彩”这个“及时雨”般的活动,给这些积蓄找到了喷发口。

在演出活动中,我发现了很多优秀演员,广泛分布在省、市、县各级国有院团及民营院团。这一发现,让我对广东戏曲演出力量有了新的估量,对广东戏曲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一出大戏,如果没有一两个可以当做“折子戏”演出的单元,这个剧目肯定会全剧平平,不见精彩。能够流传下来的剧目,基本上都有自成单元的折子戏。通过这个活动,我也得以欣赏了很多优秀折子戏,比如《大闹青竹寺》《窦娥冤·冤诉路上》《闹钗》《马福龙卖箭》《困谷》等,可谓精彩纷呈。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传统折子戏给了我很多艺术启发,让我对折子戏的样式和特色有了更加鲜明的认识。

这些“粤戏”中的折子戏,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故事或者曲牌的完整性,第二是表演程式的独具特色,第三是有值得流传的优美唱段。我发现很多粤剧、雷剧或者其他小剧种所特有的精美的“传统套路”,特别是南派粤剧的“排场”,确实富有特色,很见功夫。比如《大闹青竹寺》的短打和椅子功,《窦娥冤·冤诉路上》的水袖功,《困谷》中繁重“大武生大靠翻腾”功。如果说,折子戏中必须具备“独具特色的表演程式”,因为岭南武术的融入和借鉴,这一点,在广东地方戏曲剧种中表现尤为突出。精美唱段的运用,也是提高折子戏艺术性的重要手段,比方《桃花过渡》本是潮剧《苏六娘》中的一折,却一直以来单独存在,且传唱不衰,原因就是聪明伶俐的桃花与善良智慧的渡伯的一段对唱,移植改造于潮汕地区非常有影响的民歌。载歌载舞,情色俱佳,脍炙人口。

广东折子戏的形成,并非呆板的组合和僵硬的继承,而是非常注意借鉴和创新。比如《昊天塔·五台山会兄》,除了具有自身剧种特色外,也借鉴了一些昆曲的手法和程式,在山野趣味浓郁的地方戏中增加了富有城市气息的雅趣,大大提高了文化品位和欣赏性。

如果说看到一批很好的演员加上一批很好的折子戏,已经足以令我高兴,那么看到那些对传统的灵活运用、变化出新、自成格局后再创作出来的折子戏新作,更是让我看到广东地方戏曲未来的发轫点。

湛江雷剧的《闯寺·拷蛤》,就是成功继承传统、自成格局的优秀原创折子戏。《闯寺·拷蛤》,将雷剧数种绝活儿如“跳绳”“吊椅”,巧妙地利用起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欣赏快感。《闯寺·拷蛤》给“粤戏越精彩”提供了一个样本、一个启发、一个方向。据说,这个经验提醒了吴川南派粤剧的同仁,他们需要将现存的几十种南派粤剧的“排场”重新思考和定位。

各剧团参与“粤戏越精彩”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好的剧目、优秀青年演员越来越被发现,固然是一个收获。通过演出活动给广大戏曲艺术工作者以更多灵感启发,让优秀的戏曲传统得到更大更好的发展,源源不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原创优秀剧目,我想那才是“粤戏越精彩”活动的本意。

[责任编辑 张亮]

相关热词搜索:氍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