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相声,不可欺心
2016-12-19 11:34:41   来源:中国文化报

11月29日,对嘻哈包袱铺创始人高晓攀来说是个大日子。这一天是嘻哈包袱铺北京五棵松剧场试营业的日子。高晓攀早早来到剧场,准备当晚和搭档尤宪超表演的“攒底”活儿。

本报记者 胡克非

 

11月29日,对嘻哈包袱铺创始人高晓攀来说是个大日子。这一天是嘻哈包袱铺北京五棵松剧场试营业的日子。高晓攀早早来到剧场,准备当晚和搭档尤宪超表演的“攒底”活儿。

在北京、天津这类相声氛围、观众储备、文化基础相对较好的城市,相声小剧场在短短几年间经历了井喷式增长、人才流失、园子陆续关张的过程。随着综艺节目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相声的热情也逐步降温,相声发展逐渐进入平台期。令人意外的是,相声小剧场嘻哈包袱铺却悄然扩张了。

在新落成的五棵松剧场,高晓攀为记者放了一部几分钟的短片,片中主角是嘻哈包袱铺相声演员程磊,他饰演一名对徒弟苛刻严厉的师父,小徒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最终在舞台上表现得收放自如。“我小时候,师父就是这样对我的,我至今怀有敬畏。”高晓攀说,当初师父教授自己时立下很多规矩,如今,他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在恪守那些规矩的同时,在嘻哈包袱铺创立之初也定下新规:10个段子不能演。这10个段子中既有不尊重残疾人的,也有有悖于伦理的。对高晓攀来说,当下娱乐节目火爆,有的从艺人忽略了文化传承。相声传承不仅体现于师徒关系上,更多的在于老艺术家留下的艺术精品和行业规矩。他常常想,如果未来的相声艺人都拿相声当娱乐的跳板,也许不会有人再刻苦练习,那百年之后相声还剩什么?“我们五千年的文明是文化传承,而不是娱乐的简单传承。”高晓攀强调。

正因为高晓攀的这些规矩,在嘻哈包袱铺的剧场里,观众听不到出格的语言。“很多人常说相声要不忘讽刺,但不要忘了‘讽’是规劝的意思,讽刺并不是简单的刺痛,而是要用语言艺术让人们明白道理。相声来自于生活,只有不断创作,才能留住观众。”高晓攀坦言,

相声是语言的艺术,同时也是“角儿”的艺术,并不是所有相声演员都有票房号召力,而对于相声小剧场来说,如果想扩张,优秀演员是基础。金霏、陈曦,陈印泉、侯振鹏,冯凤禹、张伯鑫等是嘻哈包袱铺深受观众喜爱的青年相声演员。不仅如此,嘻哈包袱铺还在不断吸纳行业里优秀的年轻人。天津籍相声演员许健2016年加入嘻哈包袱铺,他和搭档刘春山在天津已小有名气。许健说,小剧场最火的时候,他在天津一周要演18场。选择加入嘻哈包袱铺有两方面原因,希望自己能到更广阔的平台工作,更重要的是看中了嘻哈包袱铺的团队氛围和发展方式——鼓励创作,管理规范。许健认为,相声小剧场的低谷主要来自园子开得太多,人才和作品数量、水平跟不上,造成了“虚胖”,但这并非是坏事,行业波动让更多坚持的人留了下来,更多好的作品沉淀下来,也留下了一批真正热爱并坚守的观众。

北京曾经有几十个相声园子,现在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家,为何很多相声演员来投奔嘻哈包袱铺?“我有机会去参加综艺节目、去录真人秀,为什么还要做相声?因为自己爱相声、愿意说相声。这一个月有十几场演出安排,我会如约站在舞台上说相声。” 高晓攀说。

[责任编辑 张亮]

相关热词搜索:相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