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赵孟頫,才能读懂宋元》最近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成为赵孟頫研究领域一本重要著作。史学大家吴怀祺教授称赞本书:“行文也是百花齐放,笔端流溢的是作者的‘情’,兴之所至,论之所起,绝没有通常行文的学究气。可以说是爱愁情恨,皆为文章。”
赵孟頫,是宋元以来最有争议、同时文化成就最高的人物之一。他是赵宋宗室,却出仕元朝,深受蒙古皇帝信任,“荣际五朝”,有人盛赞他对汉文化在蒙古统治期间的存续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也有人大骂其为“汉奸”;他以经学名世,但文学成就也成为有元一朝的典范,被誉为“元人冠冕”;他的书法艺术是中国书法的高峰之一,与欧、颜、柳并称“楷书四大家”,因为在元朝获得荣宠,后世却有人骂他的书法媚而软;他的画是元朝绘画的一座高峰,但后世评论家却把他排斥在“元四家”之外。
在《读懂赵孟頫,才能读懂宋元》一书的作者孙晓飞眼里,赵孟頫充满争议,但又魅力十足。
一首《我侬词》,让千万青春男女对爱情憧憬不已;一张《秋深贴》,让无数文人墨客久久求索个中真相;但《我侬词》是真是假?《秋深贴》其味谁知?许多历史公案,前人无解,在孙晓飞先生的这本专著里,均有揭密。
此外,孙晓飞先生本着严谨的学术态度,认真考证了若干悬案:比如,元朝真的实行“四等人制”了吗?赵孟頫出仕元朝真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吗?赵孟頫被族兄驱逐而后濯席的故事,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吗?36岁方结婚,赵孟頫的人生哪里出了问题?28岁才出嫁,“严于择对”的观念怎样影响了管道升的婚姻?
作为一名文化学者,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孙晓飞先生对宋元之交的知识分子命运,作了深刻的思考,因此,在阅读本书时,读者还会解除这样的困惑:宋元之际,“孔子三仁”的思想,对儒家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到底有什么影响?宋亡,面对大元,知识分子们的态度究竟若何?
孙晓飞先生的这部著作共12个章节,14万字,历数赵孟頫成长的宋代文化环境、历史背景,同时深揭元朝与蒙古帝国的异同,让读者看懂一个赵孟頫,便可知宋元社会诸般妙境、诸种是非、诸多公案、诸等况味。
从时间线索上,本书大体是从赵孟頫的少年一直写下去,中间根据成书的需要,写了蒙古汗国对儒家文化的接受、从恐怖蒙古到宽厚蒙古的转变,然后加入了至关重要的文天祥一节,用以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和知识分子对元朝的态度,为赵孟頫后来仕元做了铺垫。然后就写赵孟頫入仕之后的心路历程,最后在妻亡子丧的人生悲剧中,结束了他的一生。
孙晓飞先生对宋元文化的研究,不以今人之足,适古人之履,也不以今天的文化观念去臆测和非难古人,而是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回到“历史的当下”,通过可靠的史料、客观的立场,让读者自己去作出是非评判。
对此,史学大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怀祺先生亦有同感,认为“这是一部正规学术作品,又可说是谈画论史的散文集,还可说是宋元丹青人物小传录。” 吴先生从史学家的角度,对本书予以首肯:“从史才、史学、史识三者的要求来说,这部14万字的作品,值得一读。”
赵孟頫像一面镜子,折射了宋元社会的五颜六色。阅读本书,可以让我们透过这面镜子,穿越历史的烟尘,了解宋元社会的若干真相。 (作者:刘白露 )
[责任编辑:杨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