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的陕北剪纸一人吴锦珍在她的剪纸作品《今日新农村》前一首接一首地唱着陕北民歌。
西部网讯(记者 魏永贤)西安曲江亮宝楼,66岁的陕北剪纸艺人吴锦珍在她的剪纸作品《今日新农村》前一首接一首地唱着陕北民歌,这幅花了70天时间完成的剪纸作品,有多个故事构成,每一个故事吴锦珍都能唱一首歌。今日像吴锦珍那样的许多陕北民间艺人汇聚在一起,参加“陕北工匠—榆林市工艺美术产业化成果展暨产品促销活动”。这些生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带来了他们的石雕、剪纸、柳编、羊毛地毯、泥塑、木雕、刺绣等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陕北工匠的作品件件震撼心灵,成了展示陕北文化的特殊符号。
榆林石雕非遗传承人万兆存和他的儿子万军礼同台展出他们的石雕作品。
“陕北工匠—榆林市工艺美术产业化成果展暨产品促销活动” 由榆林市人民政府、陕西省工信厅主办,榆林市工信局、绥德县人民政府承办,旨在推进榆林市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加强榆林市工艺美术行业影响力,扩大工艺美术产品销量,进一步推进榆林市民间工艺美术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榆林石雕非遗传承人万兆存的石雕作品《农家小院》。
据了解,本次展会将切实为榆林工艺美术行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一个人才培训、产研对接、经贸洽谈、合作共赢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通过引导推动传统工艺美术由“作坊式”向产业化迈进,逐步将工艺美术融入榆林工业产业体系。
榆林石雕非遗传承人万兆存儿子万军礼的石雕作品《炕头狮》。万军礼说这样一个原创石雕作品要花半个月时间才能雕成,价格8千元。
展会将持续到本月20日。展会期间将同步开展榆林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作品与评奖、专题论坛、民间艺人表演等活动。参展作品内容丰富、品类繁多。主要有石雕、柳编、羊毛地毯、剪纸、泥塑、木雕、刺绣及金属工艺等。榆林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和传承人将在现场展示技艺,参展作品由工艺美术行业权威人士进行评奖,并对获奖作品集结出版。省内诸位相关专家学者、工艺美术企业家、旅游界有关人士开设专家论坛,助力榆林工艺美术向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建言献策。此外,展会特设陕北说书、陕北民歌、陕北大秧歌、绥米唢呐等精彩的陕北传统特色节目。
张启花的剪纸和绣花鞋垫。
榆林是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榆林石雕、剪纸、柳编等民间艺术久负盛名,被称为“中华文明前夜”的石卯文化遗址,出土约四千年前的玉雕人头像,手工精湛,代表着大国工匠的远古成就。榆林石雕远销日本、东南亚、美国等地,已成为陕北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的一张名片。榆林剪纸,在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中跨出国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榆林柳编,工艺精细,彰显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榆林工艺美术产品件件传承着极具特色的乡土文化。
张启花说一双绣花鞋垫要花五六天时间才能完成,一双也就卖200来元。
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扶持和民间艺人的不断钻研下,民间工艺美术产业不仅给榆林市工艺美术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榆林市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就业以及对“稳增长”所做出了实质性贡献。榆林市政府以促进民间工艺美术发展为契机,积极引导当地百姓“一人一技一艺”,把榆林民间工艺美术作为一个品牌项目,加以扶持和宣传,不仅对榆林旅游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还极大的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实现精准脱贫。
榆林挂毯。
榆林木雕《源远流长》局部。
榆林柳编
榆林泥塑非遗传承人王文瑜的泥塑作品《唢呐》。
、
榆林泥塑非遗传承人王维生的泥塑作品《守望》。
剪纸民间艺人李凤英在她的剪纸作品前展示剪纸技艺。
68岁的贺继琴现场刺绣。
68岁的贺继琴做的三寸金莲绣花鞋。
剪纸刺绣一人刘瑞芬做的虎头鞋。
[责任编辑:黄瑞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