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3600秒黑科技 每一秒都没见过
2016-12-15 13:46:28   来源:中国网

2016年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12•12》西安事变大型实景影画是华清宫景区打造的系列纪念活动的重头戏之一。

【点睛】2016年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12•12》西安事变大型实景影画是华清宫景区打造的系列纪念活动的重头戏之一。为了让沉睡的历史鲜活起来,陕旅集团在借鉴舞剧《长恨歌》成功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对景区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提炼、创新。

 

12月12日,由陕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主办,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陕西旅游集团郎德演艺有限公司承办,西安事变研究会协办的“纪念西安事变80周年系列活动暨<12•12>西安事变大型实景影画首演仪式”在西安事变原发地——华清宫举行。

《西安事变》之所以被评为黑科技,源于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设定,其魅力就在于你永远无法猜测它的极限在哪里,初观之下给人以“上天了”的感觉。《西安事变》2016年首演已经开始,现在就让我们抢先看看这部力作都有哪些不得不提的黑科技。

“身临其境”绝对是现今时代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技术,如今4D、VR等技术的开发不断提升日程,但终究是一种过分虚拟的产物,若想超真实地体现出“身临其境”之感,不得不说《西安事变》的整个剧场内部用“钢铁和砖墙结构”来表现历史的厚重,战争的冷酷和男人之间的较量。观众席栏杆、被轰炸过的墙面、延伸出来的钢铁机构、支离破碎的牌匾,全方位的舞台美术用现代“解构主义”的方式将西安城的元素分布在舞台各处,深厚的质感又充满现代气息。

不仅如此,自进入剧场大门开始,演出便通过这些技术将观众拉入剧情之中,跟随演出感受剧情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观众成为演出的一部分。舞台上丰富的场景变化以及灵动抽离的丰碑设计,用现代的设计理念为演出注入多元动感元素,提升观演感受。

环绕立体的视觉空间

视觉冲击也是体验的一大“黑”点,剧场内部360度多元影像全覆盖的技术方案,用影像的艺术手段与戏剧表演形成水乳交融的契合,用画面的冲击力为戏剧高潮推波助澜。

为了达到多观感的视觉感受,技术方案采用了多种成像手段。32台高清工程投影机让舞台内部、观众席顶部和侧面全部包裹在画面之中;210㎡LED屏幕分成9个独立部分并跟随剧情进行多元变化,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造型,打破传统的空间概念。水晶丰碑造型采用80㎡高清LED屏进行组合,异形和无边框LED技术配合悬吊系统,在舞台上塑造晶莹灵动的质感。视频系统采用一体化D3系统。

D3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一体化制作组建,结合D3舞台观察、时间线排序,DMX信号堆栈和强大的媒体播放引擎,高效灵活的将所有一切融合在一个系统内,保障稳定性同时也为视觉设计方案增加了更多可能性。

身临其境的灯效情景

为了能让观众即便置身其中,也能感受到最为真实的原景再现,灯效的厉害就体现的淋漓尽致,细腻的戏剧沉浸式灯光效果融合进每一处舞美情景中,伴随着剧情的发展进行多层次变化。自行设计的LED亮化设备最大化满足呈现需求。大量的特效装置隐藏式安装于栅顶、舞台以及观众脚下,通过烟雾炸点、激光组、大雪、强风、地面震动等多种真实的体感感受,让观众无时无刻都沉浸在演出的环境中一起经历历史的片段。

同时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音响,剧场选用当前世界音响前沿WFS声学全息系统技术,实现声音位置与影像轨迹同步追踪的全息效果,声音传输无热点,无死角。整个技术配合画面、演员以及观众位置,让声音的位置更加真实和灵动。音响设备采用世界顶级的法国莫扎特音响设备,配合全息技术让听觉成为一场盛宴。

虚实相融的道具特效

重头戏来了,剧场舞台的设计的理念就是——在最极限的空间里面完成最多的可能性。这就厉害了,台上22 套设备以及台下16 套设备隐藏于剧场各个位置。在演出过程中,配合着剧情进行快速切换布景,或在观众的视线下改变舞台形状。升降、水平移动、传送带设备、翻转斜平台设备、观众席翻板吊挂设备以及各种小巧的机关设备,组合出多样的真实或虚幻的震撼舞台空间。

另外,道具的设计与剧情、多媒体以及特效相互配合,形成天衣无缝的融合感。刀、枪、牌匾、桌椅等设计上精心把握还原真实。翼展为22米的蒋介石专机的出现在舞台之上,配合声、光、电的特效合成极具有强烈的真实视觉效果。

最写实、最科技的全视角《西安事变》将于2017年3月正式开放演出,如果看过这篇“《西安事变》大型实景影画黑科技全解析”后心生触动,不妨关注中国网《西安事变,中国命运转折点》专题栏目,更多历史及相关精彩内容都能一览无遗。(伍策 冷竹)

[责任编辑 张亮]

相关热词搜索:西安事变 科技 每一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