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2月6日讯 为守护家园记忆,绵延文化根脉,让非遗产保护融入社会发展,把传承保护变为自觉行动。12月3日,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在高陵场畔农耕文化博物馆举行授牌仪式。据了解,此次活动由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市非遗保护中心、高陵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主办,是西安市首次向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组织授予传承示范基地。
授牌仪式由高陵文化馆馆长、非遗中心主任甄陵主持,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市非遗中心主任王升荣,高陵场畔农耕文化博物馆负责人闫国新先后发言致辞。
西安市非遗中心近年来在积极搜集整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的同时,不断加大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建立了陕西省首个非遗专业博物馆,常年免费向社会开放。并开展“非遗走基层,传承进万家”活动,把非遗展演宣传活动开展到街道社区、机关、学校,引导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到非遗保护行列中来。从2008年开始,开展非遗保护“进校园”活动,先后同全市20多所大专院校和中小学开展经常性非遗培训、展演和传习活动,使青少年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守护家园记忆。
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市非遗中心主任王升荣告诉记者,高陵场畔耕文化展示园,是陕西省传统文化项目比较集中、占地面积较大的展馆。在挖掘、传承传统文化中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是陕西地区难得一见、种类较多的农耕传统文化展示区,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现有关中木轮大车制作技艺、关中钉马掌技艺、纸扎技艺等5000多种,30余万件的老物件,日参观人数万余人,节假日可达到5万人次,是一个极好的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传播、传承的场所。今天授牌于高陵场畔,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进一步推动全市非遗保护工作,不断扩大保护范围,引导广大民众自觉参与到非遗保护的行列中来,真正使我们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根脉延绵。(成苏宁 黄静 訾宝茵 刘富昌)
[责任编辑:焦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