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胜地延安,触摸每一片厚重沉实的黄土,穿越革命先驱们的旧居和窑洞,然后沉思,你会感悟到一种别处无法得到的东西。在革命胜地延安,触摸每一片厚重沉实的黄土,穿越革命先驱们的旧居和窑洞,然后沉思,你会感悟到一种别处无法得到的东西。
历史情怀与美丽景观融合在一起,使这块红色土地更加生动、感人。线路:西安出发,走包茂高速到延安出口下,上午浏览延安市内,下午走延延高速前往文安驿参观,晚上看《延安保育院》。历史情怀与美丽景观融合在一起,使这块红色土地更加生动、感人。线路:西安出发,走包茂高速到延安出口下,上午浏览延安市内,下午走延延高速前往文安驿参观,晚上看《延安保育院》。
其标志性建筑宝塔山,是革命圣地的象征,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境内的人文景观还有枣园文化广场、凤凰山麓革命旧址等,同时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黄帝陵也在延安市内。瑰丽壮观的黄河壶口瀑布、美景怡人的万花山,更是格外诱人。其标志性建筑宝塔山,是革命圣地的象征,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境内的人文景观还有枣园文化广场、凤凰山麓革命旧址等,同时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黄帝陵也在延安市内。瑰丽壮观的黄河壶口瀑布、美景怡人的万花山,更是格外诱人。
去了延安玩什么?枣园文化广场
枣园文化广场坐落于陕西延安枣园西北川,比邻枣园革命旧址和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该广场以红色文化为灵魂,由“延安·1938”主题街区、“长征之路”4D影院、“陕北艺术大舞台”以及文化艺术广场等核心文化体验项目构成,一踏进这里,我们立刻被浓郁的陕北风情所包围。去了延安玩什么?枣园文化广场
枣园文化广场坐落于陕西延安枣园西北川,比邻枣园革命旧址和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该广场以红色文化为灵魂,由“延安·1938”主题街区、“长征之路”4D影院、“陕北艺术大舞台”以及文化艺术广场等核心文化体验项目构成,一踏进这里,我们立刻被浓郁的陕北风情所包围。
来到枣园文化广场,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红色烂漫。触摸“历史的厚度”,体会“红色的热度”,感受“文化的温度”,这里承载着传播红色文化正能量的使命,不仅是对过往的追忆与缅怀,更是对延安时代新风貌的展示。在窑洞宾馆住一晚,看一场充满西北风情的民俗表演,听当地居民为你唱一首陕北民歌,喝一碗延安米酒,品尝西北地道美食——羊杂碎、洋芋擦擦,好不快活。来到枣园文化广场,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红色烂漫。触摸“历史的厚度”,体会“红色的热度”,感受“文化的温度”,这里承载着传播红色文化正能量的使命,不仅是对过往的追忆与缅怀,更是对延安时代新风貌的展示。在窑洞宾馆住一晚,看一场充满西北风情的民俗表演,听当地居民为你唱一首陕北民歌,喝一碗延安米酒,品尝西北地道美食——羊杂碎、洋芋擦擦,好不快活。
去了延安玩什么?看《延安保育院》
来到延安,一定要看上一次《延安保育院》。该剧依托大量深度挖掘的第一手珍贵史料,以现代舞台剧为主要表现形式,展示了新中国的大爱精神和纯真情怀,铸就新时代的“延安梦想”,让观众穿越时空,领略70多年前发生在宝塔山下、延河水畔的革命战争故事,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感受浓郁的陕北文化气息。去了延安玩什么?看《延安保育院》
来到延安,一定要看上一次《延安保育院》。该剧依托大量深度挖掘的第一手珍贵史料,以现代舞台剧为主要表现形式,展示了新中国的大爱精神和纯真情怀,铸就新时代的“延安梦想”,让观众穿越时空,领略70多年前发生在宝塔山下、延河水畔的革命战争故事,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感受浓郁的陕北文化气息。
故事通过回家、成长、转移、东渡四幕讲述了中国革命战争时期,一支红军部队遭遇敌军袭击,烈士遗孤被送到延安保育院后,在党中央领导、革命战士和保育院妈妈的呵护下成长学习的故事,集中展现延安保育院在中国革命战争历史时期的生动景象,彰显了无私人间大爱。故事通过回家、成长、转移、东渡四幕讲述了中国革命战争时期,一支红军部队遭遇敌军袭击,烈士遗孤被送到延安保育院后,在党中央领导、革命战士和保育院妈妈的呵护下成长学习的故事,集中展现延安保育院在中国革命战争历史时期的生动景象,彰显了无私人间大爱。

文安驿古镇 体验知青生活
逛完延安市,我们来到文安驿古镇。咸阳火了马嵬驿、袁家村,西安有了永兴坊。现在,延安又多了一个文安驿。 据《史记》记载,秦代,都城通往北方包头一带的秦直道就经过这里。自西魏始设县郡,明代始设驿站,千百年来形成的驿站文化,是文安驿的灵魂和内涵。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驿站文化渐渐失落于黄土与苍穹之中。

延安文安驿古镇位于延川县文安驿镇中心区东侧下驿村,距延川县城15公里,国道G210沿线以北,北靠文安山,南临文安河。从一座青石牌楼走进村子,依着上升的山路,两边是陕北标志性建筑—一排排石砌的窑洞。特色小门楼、鲜红的剪纸窗花、“土”味十足的石碾石磨,浓郁的陕北风情包围这座小镇。

陕北说书就是要在土炕上听,米酒就是要热着喝。民俗文化是鱼,本土的社会生活是水,只有在生活情境中,民俗才有生气和活力,而文安驿古镇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在触摸厚重黄土地的同时,回味一千名知青生活、追溯路遥人生小说的故事。

“一千孔古窑居建筑”是陕北文化的集中体现。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具有独特的汉族民俗和风情,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于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当年曾经有一千五百余名北京知青来到延川,与百姓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而从这里走出的习近平、史铁生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更是无人不晓。这一刻,这颗遗落在陕北高原上的历史明珠,已经重新开始绽放光彩。

如今,我们触摸着陕北那遗留的城墙和瓦砾,穿过一座又一座古朴的窑居院落,顺着蜿蜒的山路登上烽火台;俯瞰山间窑洞,远眺蓝天白云,耳边的风在吟唱,仿佛是咏、是叹、是诉说,是对千百年来风霜雪月的回望,也是黄土高原上那百转千回的低吟。

延安小吃包括子长煎饼、陕北麻汤饭、水晶碗肉、麻汤饭等,尤其是陕北的黄米酒,酸甜可口,消腻暖胃,营养价值高。它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周礼》中就有记载。还有黄米馍馍、油馍馍,炸熟后,金黄似铜钱,在延安民俗中是富裕吉祥的象征,在过年期间品尝,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寓意深长。
(责任编辑:任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