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工业园区体制创新的“昌吉模式”——昌吉回族自治州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报道之三
“招聘报考人员必须是‘985’‘211’高校毕业的应、历届毕业生,而且试用3个月期满以后,淘汰30%。”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组织部党群科科长王越河如是说。
准东地处偏远,在人才引进上何来这么足的“底气”?实际上,昌吉回族自治州全面深化改革,激活了工业园区的一池“春水”,其岗位表现出来的吸引力十分诱人。王越河的底气就是从此而来。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
昌吉州有3个国家级园区,区级以上园区覆盖7个县市。设立工业园区的目的就是建立良好环境,形成便捷、高效的机制,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然而,园区还存在着主题概念不太明确、产业定位不太明晰、园区体制机制不活、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等问题。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是解决园区发展问题的治本之举、关键之要。
早在2013年,昌吉州就出台了《关于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城融合、属地管理、州派市管的管理办法》。2016年“1号文件”又对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台一系列体制创新的管理办法。目前正在谋划对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管理体制改革。
赋予准东开发区州级管理权限被誉为“兄弟管理模式”,是昌吉州工业园区体制创新的突破性之举。
2016年,昌吉州出台《准东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及9个配套文件,建立“1+9”政策体系,及时破解准东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准东开发区加速崛起和腾飞提供了机制、政策、组织和思想保障。
昌吉州明确准东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主体责任和所在县积极配合支持责任。改变过去一年一授权方式,由10个州直经济管理部门、3个所在县人民政府与准东开发区管委会签署一次性授权五年的行政许可(审批)委托协议和行政执法委托协议,确保准东开发区管委会内设机构、派驻机构享有与对口州直(垂管)部门同等审批管理权和执法权。实行“一章两用”机制,州直(垂管)部门和所在县直部门持“1号章”,准东开发区管委会内设机构和派驻机构持“2号章”,具有同等审批、执法和对外发文的法律效力。
新疆东方希望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世龙对此深有感触地说:“有了‘2号章’,很多批文批件可以从管委会直接过渡到自治区层面,这对企业来说减少了要跑的路程,更减少了相关部门汇报的层级、频次,极大提高办事效率,有效提振了企业投资发展的信心。”
权责一致人财两实
昌吉州出台《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干部管理办法(试行)》,赋予准东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人事管理权,赋予准东开发区内设机构科级及以下干部任免权等权限。派出机构绩效考核由设立机构与准东开发区管委会各按50%权重进行双重考核管理。新增加人员一律实行员额控制办法管理,先期按新增70人2倍工资标准核定人员经费总额,由开发区根据实际及需要确定员额控制人员工资,对部分特殊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试行年薪制和雇员制管理。对内设机构及所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制。建立任职、挂职运转新机制……
同时,按照“管理与服务分离、垂直管理与内设管理相结合、精简与高效相统一”的原则,调整准东开发区管委会的职能机构38个,新设招商局、社会事业管理局两个县级内设机构;新设准东工商分局、质量技术监督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5个派出机构。
为了解决准东“无钱办事”的难题,昌吉州在准东开发区设立一级财政和金库,实行“一级财政、一级金库、税收分享”财政管理体制,由准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开发区范围内的财税管理,统一组织辖区内各项财税收支,编制财政预决算。目前,开发区金库已于2016年4月1日正式运行。“十三五”期间,准东开发区管委会与所在县人民政府之间实行“存量归所在县、增量共享”的分配原则,以2015年为存量基准年,存量基数内收入归所在县所有,增量由准东开发区管委会与所在县共享。
准东开发区财政局局长梁小川认为:“建立独立财政管理体制,能够形成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良性循环,改善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保障能力,增强了准东开发区的发展动力,使准东成为了昌吉州乃至新疆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成长潜力的区域之一。”
园企协力共谋发展
当前,昌吉州工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加速发展升级的关键阶段,园区工业发展承担着更大的使命和责任。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昌吉州组织、指导各园区以改革为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各园区转变职能,将服务放在首位,严格落实领导包扶企业制度,施行“一企一策”等措施,不断促进工业园区快速发展。
2016年,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制定了《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企业加快发展暂行办法》《昌吉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企业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科技成果转化。昌吉高新区从支持企业设备补贴、专利申请、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品牌、商标、管理体系认证、上市等方面兑现补贴资金1900万元……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将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在改革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驱动下,截至2016年11月底,昌吉州园区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8.7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77.8%,贡献率达115.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2.9个百分点。其中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贡献尤为明显,28家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1.01亿元,占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30.2%,贡献率达59.8%,拉动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6个百分点。(李今朝明文团)
[责任编辑 展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