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来陕视察讲话中强调,要落实基本经济制度,引导各类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激发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两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我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15年我省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53.4%。2016年前三季度,非公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3.6%。不断攀升的数字,成为民营经济助力新常态下陕西追赶超越的有力印证。
从降低准入门槛到简政放权,从金融改革到鼓励创新,我省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陆续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全省民营经济呈现“井喷”式发展,新企业大幅增加,释放出巨大的活力和潜能。据省工商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末,全省个体工商户144.51万户,较2015年末增加了4.29万户;全省私营企业47.59万户,增加2.07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02万户,增加0.67万户。成长梯队“三星企业”发展快中显优,发挥了“排头兵”的重要作用。去年前9个月,全省重点监测的省级成长梯队“三星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12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利润、税金同比分别增长14%和23%。而随着“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持续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未来将有一大批民营企业逐渐成长为我省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中坚力量,在推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同时,更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据统计,截至2016年9月末,全省私营企业雇工人数为83.17万,比6月末增加1.08万人;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为323.05万人,增加近8万人。非公有制企业的稳定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于缓解全省就业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民营经济吸引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广泛参与到产、供、销的“产业链”中,加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了城镇化进程。
为了巩固和提升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2016年10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民用机场、电信、油气勘探开发、互联网视听、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PPP项目。省财政安排10亿元,专项用于支持民营企业生产性投资项目。省国税、地税、银监局和中小企业局等单位联合启动了“银税互动 助力小微”活动。省中小企业局进一步加大了“小升规”和中小企业成长梯队的培育力度,加快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发展,推进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和四板……措施上的精准发力,将推动我省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我省将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战略谋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壮大市场主体为基础,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抓手,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关键,以强化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着力做多做大做优做强民营经济,力争到2020年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8%左右,民营市场主体超过250万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8000户,形成一批行业之星、创业之星、成长之星和知名品牌。记者 汪曼莉
[责任编辑 展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