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日跟随考核组到各单位检查工作。一位干部告诉笔者:“上级部门与我们签订的责任书种类繁多,签完就搁柜子里了,事前指导、事中管理都跟不上,责任书成了‘打白条’。”
毋庸置疑,在一些重点工作上,上级部门通过与下属单位签订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确实能起到督促、警示、鞭策作用,有效推进工作。但个别地方签订责任书过多过滥,签了责任书却不履行责任,使得责任书仅仅停留在会上、纸上、嘴上,流于形式;更有甚者,把责任书当成推卸责任的“挡箭牌”,一旦出了问题,便把责任往下属单位一推了之,明哲保身。如此签“责任书”,即使签的再多,也是一纸空文,不仅起不了促进工作的作用,反而还会影响工作质量。
这些现象,说到底是作风不实的表现,更是一种懒政的行为。一份责任书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党员干部,签了责任书就不能忘了肩上的责任。责任书不仅要签在纸上,更要签在心里,时刻铭记责任,以强烈的责任心去一一落实。要以踏实作风履行好责任,认认真真干工作,扎扎实实抓落实,真正把责任书当成“军令状”,动真碰硬、一抓到底,谁出问题就坚决追究谁的责任,把责任书中的责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到位。(甘玮)
[责任编辑:黄瑞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