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正是人们返乡探亲、置办年货的日子。一些小伙子、大姑娘们趁着好日子操办着自己的婚事。
恰逢此时,记者听说河南浚县纪委出台了一个文件,对基层党员干部、普通群众操办红白事分别提要求、提建议。为什么年前出台这样一个文件,群众有什么意见,记者决定深入基层一探究竟。
在基层采访中了解到,该县善堂镇贾胡庄村就党员干部操办喜庆事宜要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会,记者马上赶了过去。此时,村会议室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十分热烈。
对于“提倡农村党员干部出嫁女儿原则上不索要彩礼”的规定,大家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什么‘三斤三两’‘一动不动’,这些说法可把人害苦了,娶一个媳妇平均要花费二三十万元,让一个男大当婚的家庭‘辛辛苦苦几十年,一下回到解放前’。”
“要个十万、二十万也好过不到哪里去,还短了志气、伤了和气。只要党员、干部带头落实,群众一定会跟进,有女孩的家庭今后就不必担心旁人说自己嫁得不‘主贵’了。”
……
“按照浚县纪委出台的规定,基层党员干部今后操办红白喜庆事宜时一切从简,而且像周年祭、祝寿宴、满月宴、升学宴、乔迁宴等都被严格限制。”该村一名党员说,“这样好,划清界限了,一些事不办了也不担心别人说啥,而且还省了办事的钱。”
“办理丧葬事宜原则上不办酒席。”大家提议,“备饭不备酒,很有必要。人家办丧事,你还过去大吃大喝,情理上也说不过去。”
离开贾胡庄村,记者又来到善堂镇附近的屯子镇了解情况。
“每到年关,村里红白喜事一桩接一桩,基本上哪个事都得去,不说随礼,光陪客喝酒身体都吃不消。”屯子镇东王村党支部书记王学锋一见到记者,就打开了话匣子,“现在县里有了新规定,我坚决拥护,号召全村的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对这些事能不办就不办,能办小就不办大,既省钱又省心……”
“这件事抓住了当前农村的病根儿,按照县里提倡的原则,一个事儿办下来能省不少钱,对我们农民来说这些事情减轻了不少负担。”围观的村民老王接话说。
记者从浚县纪委了解到,年前年后正是办事的高峰期,县纪委结合当地实际印发通知,要求党员干部带头节俭文明办理婚丧嫁娶事宜,在全县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节后,鹤壁市纪委将组织人员深入县区、乡镇督导,查纠并公开通报曝光一批典型问题。(本报记者 郑先志 通讯员 袁欣乐)
[责任编辑:黄瑞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