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2017年伊始,中纪委大片《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
1月6日就是本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召开的日子。上一次,《永远在路上》刚播完,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铭刻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高度。同样踩着时间节点,但与《永远在路上》相比,《打铁还需自身硬》所解禁的尺度更大: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的违纪问题。
“己不正,焉能正人”,昨晚的专题片揭露了纪检干部怎样的权力运行黑幕?对陕西2017年的反腐工作又有何警示?
3组反义词
专题片第一集《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曝光了3个主要人物:魏健、罗凯、朱明国。纪检干部手中的权力怎样成为“利益交换”的“帮凶”?坊妹以3组反义词管窥。
小与大
魏健,曾担任中纪委第五、第二、第四监察室主任,落马前官至厅局级,并非一个“大员”。但随着全国反腐态势的高压,纪检干部手中的职权实际被附加的“价值”已远超职级本身。比如,向魏健输送钱财的商人宋志远,想在四川上马一个项目,魏健便给当时担任四川省委副书记的李春城打了一个电话,请他关照。
“打招呼”是多小的一件事,魏健说,就是“拿起红机”。但正是这种“小”,使他犯下了“大”问题。纪检干部手中的权力偏一尺,反腐工作偏一丈!
黑与白
纪检干部肩负着党的信任,承担反腐工作重担,理应是“黑脸”的包公,身家清白,但有人却唱成了“白脸”,让利益“熏黑”了心。
罗凯、申英原是纪检系统的“干将”,但翻开他们的案卷:金条、名表、珠宝等琳琅满目。他们只需要在饭局上出个面,就能为商人带来巨大利益。“我又不批地不批钱,而且我也没押着谁干,只是介绍认识了,这能怎么样?”正是在这样的“免责”安慰下,面对商人们“心照不宣”的“供奉”,他们的心被利益越染越黑。
内与外
纪检干部本是所称的“自己人”,但诸多现实案件却揭露了一批“内鬼”,他们或是内部官官相护,或是向外部通风报信,内外勾结谋取私利。
比如魏健,他不仅和李春城关系密切,而且有媒体报道称,魏健涉嫌在查办四川贪腐案期间向周永康通风报信;又如片中揭露的广东省纪委原副书记钟世坚就为了陈重光案给肖叶打电话:陈重光是纪检干部,对待这个问题上要内外有别。试图通过他认为的“自己人”,保住“自己人”,也保住自己。
3大震撼
3集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昨晚播出了第一集《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片中都有什么看点?
画面
镜头久久停留在从魏健家中抄出的金佛、玉镯、金条、象牙、成捆的人民币等,也扫过了朱明国的“上千瓶好酒”、“200多斤虫草”以及他的豪华别墅。对于落马的罗凯,办案人员说,“金条不是说一根两根,有50克一根的,有100克一根的,累计下来,给他的金条都是以公斤计的。”
对比
第一个“出场”的魏建,曾参与过查办薄熙来、戴春宁等重大案件,原本“意气奋发”的描述,画面一转,却是他在警车上隔着铁栏杆哭泣的表情。在随后的采访中,他更是满头白发。而具体参与这部专题片拍摄者,有很多都是被拍落马纪检干部的前同事,大家也都曾在一个大楼工作,“‘进去’的这些干部,前后变化太大,整个人的精气神全没了。”
细节
在昨晚的第一集里,不仅有纪检干部如何落马的细节描述,心理刻画,更有介绍中纪委管理涉案款物的工作流程、不少涉案材料,包括书证、物证等等。在接下来的两集,将出现纪委执纪审查现场的实拍、和违纪纪检干部的谈话等细节。
3声警钟
透过昨晚的专题片,一些细节和供述对给出了故事以外的信号。2016年陕西从省市到县区等各级都在强调严防“灯下黑”的问题。第一集《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给陕西哪些启示呢?
扎牢制度篱笆
2015年3月,《人民日报》上的一篇题为《异体监督 锻造铁拳》的文章,就说的是陕西凤皋县探索纪检监察机构的日常工作监督的机制问题;2016年7月,陕西制定《陕西省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暂行办法》,明确将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全部纳入监督范围。明晰了各级监督责任;2016年11月,西安出台了《关于对违规干预纪律审查工作行为报告和备案的规定(试行)》,同时,还建立了改进作风、内部监管、督办落实等19项制度(人民日报 2016年11月28日 第11版)。
如专题片所述,有人认为到了纪委就进了保险箱,不会有人管。必须在清理门户的同时,必须上升到制度建设,实现标本兼治的阶段。
严管“关键少数”
在昨晚的专题片中,坊妹注意到落马的广东省政协原主席朱明国的一段供述:最后都是组织通过、组织决定、集体通过.....当一把手35年,我的体会如果你一把手开口了,基本上没有人反对。
纪检干部的队伍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督,而各级纪委如“一把手”等“关键少数”更需要严上加严的监管。一是领导者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二是领导者能以强大的责任感搞好组织的廉洁管理。
2016年年底,陕西省纪委在一次全体党员干部会议上就重申: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党内监督,紧盯“关键少数”、突出重要环节,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斩断“官商”链条
已落马的纪检干部罗凯在片中承认,纪委工作使他有诸多人脉,而且见官大三级;申英也坦言,纪检干部对官员的约束力越来越大,使一些人感觉只要和纪委干部熟,可以给当地任何干部以压力。传统的“官商勾结”已然转变成“围猎纪检干部”的态势。
2015年,陕西首富吴一坚被带走协查 ,被曝向陕西某副省级干部行贿;2016年陕西西凤酒厂总经理被“双开” ,官商勾结致被查...“官商勾结”恶疾犹在,近一年陕西在大力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严防“灯下黑”问题。依坊妹看来,对纪检干部“商人朋友圈”,是很有必要“格外盯紧”点了。
[责任编辑:黄瑞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