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乘出租车回家,路上广播里放着相声,两个演员正热热闹闹地讲着善于“交圈”的一群人,如何神通广大,通过广罗人际关系“走后门”“走捷径”,办成了好多事儿。
听着听着,司机大概心有感触,与笔者闲聊起来。他儿子去年考上大学生村官,上岗前他就告诉孩子,进单位要“眼皮子活”,尤其要学会“站队”,跟对人,这样才能在单位立住脚跟,才有更多机会……
这样的“官场哲学”,听起来头头是道。当下,有的党员干部不但对此深信不疑,甚至还“迷恋”其中。一些人认为,“进了圈子才算进了班子”,并以此来寻求“圈子”庇护下的安全感。殊不知,搞团团伙伙是党的纪律所严禁的。“小圈子”就如一个个滋生在组织肌体上的“毒瘤”,不仅损害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会导致政治生态恶化,必须坚决祛除。
搞“小团伙”“小圈子”,就是一场人身依附的“政治赌博”,最终后果都逃不脱“拔出萝卜带出泥”和“树倒猢狲散”的命运。进入“帮派”“圈子”“团伙”,在短期内可能会抱团取暖、呼风唤雨、飞黄腾达,但最终难逃党规法纪的严惩,“小圈子”最后成了“大圈套”。
诚然,党员干部也需要正常的人际交往。在工作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合得来,或者因是老乡、老部下、老同学走得近,这很正常。但这绝不是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的理由。尤其越是身处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面对种种考验和诱惑,党员干部越需要多一些自省,守住党的规矩的底线,远离那些乌七八糟的“小圈子”“小团伙”。同时,要不断完善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样才能拔出大小“圈子”之根,彻底扫清那些见不得光的“小圈子”“山头”“团伙”。
如此,那些所谓“站队、入伙”的“官场哲学”自然也会不攻自破,没人再信。——摘自《宁夏日报》
[责任编辑:黄瑞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