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家园式养老:养老院没围墙 让老人更开心温暖
2016-11-16 13:58:25   来源:西部网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拓展养老的方式和渠道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最近,在西安的一些社区,就出现了一种家园式的养老方式。不用走出社区,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就过的很是开心温暖。

今年86岁的崔针是一名退休干部,他的老伴儿五年前被查出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症,五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愈加严重,三年前,儿女们给老人雇了一位保姆,照顾他们的生活。

崔针:保姆待了半年多,因为农村农忙人家就回去了,家里就没人了。

保姆在的时候照顾得还算周到,不在时,两位老人的生活就很不方便。2015年9月,按照两位老人的意愿,经过多方选择,儿女们将两位老人送进了西安市的一家社区家园式智能化养老服务中心。

崔针:生活护理、卫生保健、娱乐,就是各个方面人家都考虑的都有。再一个人家这个范围小,就是个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居家养老就是中国人传统习惯嘛。

记者了解到,这是一种区别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它的做法是在城区大型住宅小区内租用一处面积较大的单元住宅房,格局为三室两厅,作为养老小家庭。每个养老小家庭可以居住5~6位老人,由两名专业的养老护理员24小时照料。崔针老两口住的养老小家庭位置在西安市的北关十字。

西安市莲湖区金宝美残疾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主任薛梅:与其他养老机构相比较,较大地节省了机构基建和配套设施设备的费用,老人以一定数量为一小家,共同居住在他们熟悉的社区环境下,符合我们老年人这种落叶归根的居家情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种新型的养老家庭,是去年3月由西安市莲湖区残联的一家民办非企业养老机构创办的,以养老、托养、康复、照料为主,使年迈的老人得到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康复、心理咨询、文化娱乐、临终关怀等服务,目前在莲湖区共有7处。养老服务中心会根据入住老人的身体状况和护理等级,每人每月收取1500至4000元不等的费用。赵强的母亲半年前来到养老服务中心的“迎春家园”,每个月的护理费是3000元 。

老人儿子赵强(化名):刚住进去的时候,我们就担心护理员会不会对老人不好。有一次我母亲给我打电话说护理员打她了,我就特别着急,到了服务中心,看了监控,人家好好拖地呢,她过来把拖把一抢,把人家给打了,我赶紧给人家道歉。

“迎春家园”共住了四位老人,除崔针老人生活可以自理之外,一位失能,一位半身不遂,还有一位患有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护工每天根据每位老人的不同情况进行护理。

护工:每一个老人有一张卡,这个是老人自己的卡,等于说我把老人的卡一刷,刚才量了体重,体重一称,这个下来的是这个是血氧,这一传,这就传上去了。

在养老家庭,老人们的心率血压监测器,紧急呼叫器,各个居室的智能摄像头以及老人外出时佩戴的GPS跟踪腕表,组成了一个小家庭的养老网络,统一连接至远程智能养老服务平台。

西安市莲湖区金宝美残疾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刚毅:我们通过这个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能够了解老人的每天的身体状况,包括对老人的护理项目,还有老人的用药情况和老人的实时动态,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护理人员给老人测量血压,这个护理人员拿的是我们这个无线的血压计,正在给我们的崔叔叔测量血压。

记者:这个也不用人工录入吗?

李刚毅:不用,她测上去,然后秒传到我们平台。

记者注意到:在老人子女的手机上,只要下载一个养老服务中心的专用客户端软件,就可随时了解老人的生活身体状况,清楚地看到老人是几点几分吃的药、心率血压是多少。

西安市莲湖区金宝美残疾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刚毅:这是家属手机上下载的APP,我们刚才测量的血压,跟这个上面的数据完全一致的,这个家属在家里面,可以要求护理人员,对他的父母进行血压采集,然后他就在手机上,自己都能看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每天出门下楼活动,可戴上GPS腕表,走到哪里都能在网络地图上显示出来,一旦走出了系统平时记录的生活半径,网络地图系统还会自动提醒。

张新: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知道老人出去的活动轨迹,防止他走丢,并且这个腕表可以实时定位他的位置。

如今,有了专业的护理员24小时照料,崔针老人的生活轻松了很多,而且,每天还能和住在一起的其他老人打打牌,结伴下楼锻炼一会儿,生活要比原来在自己家丰富多了。

张奶奶(89岁):比家里好,在家里不做饭吃不成,可开心了,叫我回去我说我不回。

目前,西安市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12.5%和8.5%,双双超过10%和7%的国际标准,而在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西安市65岁以上人口比重仅低于大连、沈阳、青岛和成都,位居第五。据测算,西安市老龄化进程较全国提前了10年。那么,老人们对自己养老问题是怎么规划的呢?

记者:您有没有想过怎么样养老?

沙大爷:一切顺其自然吧。

王奶奶(80岁):哎呀,我们走一步算一步吧。

记者:也没打算。

王奶奶(80岁):那有啥打算啊,要是到养老院,咱的工资就不够,退休金就不够。

王奶奶(80岁):你到养老院里头,把你关在院子里,不自由。

记者了解到,这种借鉴了国内外居家养老模式的智慧养老社区,用现代科技手段、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与线下服务资源相连通,让老人们有一种家的温馨感觉,生活起来更为方便舒心。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十多位老人中,不少老人对这种家庭养老方式比较感兴趣。

目前,像西安市莲湖区金宝美残疾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举办的这种家庭式养老模式,是对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领域的一种拓展,还在探索阶段,相信,随着模式的进一步成熟,将会有更多的老人走进这种社区居家养老,缓解社会养老机构不足的问题。

薛梅:如果我们老人有需求,愿意走进养老服务中心或者养老机构,希望子女可以给予老人鼓励和支持,这样即减轻了我们子女的照料负担,也让老人有一个安享晚年的地方。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目前,社会化养老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核心是让老人舒心,子女放心。所以,面对养老问题,还是早作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最重要。也希望更多的社会机构能够关注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关注他们的养老问题。

[责任编辑 马宝]

相关热词搜索:养老院 围墙 老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