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来袭!辽宁舰入列以来精彩训练场景都在这儿
2017-02-07 10:14:01   来源:解放军画报 

岁末年初,中国海军航母编队执行跨海区训练试验任务的消息,广受关注,引发热议。

原标题:大片来袭!辽宁舰入列以来精彩训练场景都在这儿

\

  中国海军航母编队破浪前行。

岁末年初,中国海军航母编队执行跨海区训练试验任务的消息,广受关注,引发热议。

自2016年12月下旬起航以来,由辽宁舰和数艘驱护舰组成的航母编队航行一路、训练一路,在渤海、东海、黄海海域开展了多个课目的编队训练和舰载机战术训练,在复杂海况条件下组织了多批次歼-15舰载战斗机和多型舰载直升机放飞和回收,进行了空中加受油、空中对抗等多项训练。北京时间2016年12月25日清晨,中国海军航母编队首次穿越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

一路远航,官兵们目睹了西太平洋的深蓝,见证了“飞鲨”在辽宁舰甲板密集放飞和回收的震撼,锤炼提升了编队综合能力。

入列服役4年多来,辽宁舰各项训练和试验工作稳步推进,航母编队体系化训练逐步常态化,多项训练取得良好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犁波耕浪,留下恢宏壮美的画卷。让我们跟着辽宁舰的航迹,去感受中国海军向着胜利扬帆前行的豪情,去感受强军兴军的时代脉动。

 \ 

  歼-15舰载战斗机滑跃起飞。

新年伊始,执行跨海区训练试验任务的中国海军航母编队,顶着风雨在波涛浩渺的南海海域破浪前行。辽宁舰摇摆起伏的飞行甲板上,停放着各型战机。1月2日上午9时30分许,灰色涂装、编号115的歼-15舰载战斗机率先进入起飞位置。随着起飞助理的放飞手势,战机开足马力,一飞冲天,很快就消失在云层中,中国南海上空首次迎来“飞鲨”身影。

当天,多批多架次歼-15舰载战斗机和多型舰载直升机从航母甲板上起飞升空。这是辽宁舰编队在南海某海域一系列训练课目之一。与渤海、黄海和东海相比,南海海域水文气象条件更加复杂,加之连日来受冷空气影响,训练海域海况较差,给舰载机起降训练带来了诸多挑战。

连日来,中国海军航母编队各舰及舰载机在指挥所的高效指挥下,开展了多个项目的训练试验。自去年12月下旬起航以来,由辽宁舰和数艘驱护舰组成的航母编队航行一路、训练一路,在渤海、东海、黄海海域开展了多个课目的编队训练和舰载机战术训练,在复杂海况条件下组织了多批次歼-15舰载战斗机和多型舰载直升机放飞和回收,进行了空中加受油、空中对抗等多项训练。

\

  中国海军航母编队穿越宫古海峡。

在训练过程中,编队指挥所针对不同海区水文气象条件特点,按照“大胆地飞、科学地飞、安全地飞”这一组训思路,周密制订训练方案,深入做好风险评估,适时调整训练计划,在各部位的精密协同下,顺利进行了多个架次的舰载机训练。编队指挥所还积极探索航母编队体系化、实战化的组训方法路子,练指挥、练协同、练战法,全面深入检验装备性能、深化舰机融合,促进各作战要素融入体系,提升能力。

此前,北京时间2016年12月25日清晨,中国航母编队首次穿越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导弹驱逐舰长沙舰、郑州舰在辽宁舰舰艏前方依次排开,导弹驱逐舰海口舰、导弹护卫舰烟台舰分居两翼,导弹护卫舰临沂舰殿后,航母编队通过宫古海峡这一国际水道。这一天,距离辽宁舰正式入列4年零3个月。

 \ 

  歼-15舰载战斗机阻拦着舰。

 \ 

  东方破晓,“飞鲨”翘首待飞。(摄影/李刚)

 \ 

  刚刚降落的舰载战斗机正在滑入停机位。

编队指挥员陈岳琪说:“航母编队出第一岛链,挺进大洋,是全面提升编队综合能力的重要一步。此次执行训练和试验任务,跨多个海区开展舰载战斗机战术训练,按航母编成组织全要素全流程整体训练,构建航母编队远海作战指挥体系和保障体系,锻炼了舰机融合水平和编队协同指挥能力。”

辽宁舰入列服役以来,各项训练和试验工作稳步推进,航母编队体系化训练逐步常态化,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自主培养体系日趋完善,多批舰载机飞行员取得航母飞行资格认证。此前,辽宁舰编队还组织了实际使用武器演习,歼-15舰载战斗机和辽宁舰发射各型导弹十余枚,对目标实施了准确打击,取得了良好的训练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1月13日下午,顺利完成跨海区跨年度训练和试验任务后,中国海军航母编队返回青岛航母军港。

 \ 

  完成训练任务的歼-15舰载战斗机凯旋。

 \ 

  歼15舰载战斗机编队飞临辽宁舰上空。

 \ 

  精心保养维护战机。

 \ 

  甲板工作人员准备为舰载战斗机加油。

 \

 

 \ 

歼-15舰载战斗机进行阻挡着舰训练。

采访手记

辽宁舰上的“冷”与“热”

记者/陈国全 王通化

站在全速航行的辽宁舰飞行甲板上,虽然带着面罩,起飞助理郭晖的脸仍被风“吹得发麻”。

尽管是在温暖的南海,但辽宁舰航行起来的甲板风足以吹散一切热量。清晨4点半就起床进行飞行准备的四级军士长贾贺亮,特意多穿了一件毛衣,可一到甲板上还是觉得被风吹透了。

相比于甲板上的冷,在辽宁舰另外一些位置工作的官兵,则经受着热的考验。

从飞行甲板往下走8层甲板,便来到辽宁舰的深舱。这里是航母的“心脏”部位—主机锅炉所在地。几乎与贾贺亮起床时间相同,主机锅炉班下士于志东也在这里开始了一天的值更。

于志东把装满了水的水壶小心放下,带上高温手套,以免被交织密布的管线烫伤。记者注意到,舱壁上的温度计此刻显示为52℃。很快,汗珠子从于志东的额头和脖子上渗出来。

相隔8层甲板,冷热两重天。对于航母舰员来说,这是必须面对的常态。这种冷,这种热,不仅折射着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更见证着他们对于航母事业的无悔与忠诚。

连日来,跟着辽宁舰官兵一路远航、一路体验,除了甲板之冷、机舱之热,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另一种“冷”与“热”:

冷静的“冷”——“这只是中国航母迈出的一小步。”那天,在辽宁舰海图室,舰长刘喆比划着海图上辽宁舰此次远航的航线说,“前方还有很长的路等待着我们去走去闯去试,我们对航母的认识还处在小学阶段。” 从编队领导到舰领导、舰载航空兵部队领导,在记者所接触的许多航母事业创业者中,如果说他们有共识,最大的共识便是这份难得的冷静与清醒。

热血的“热”——“我用汗水洗去你遍身的灰霾,我用激情点燃你的勃勃生机。”正如舰政委李东友在诗中所言,辽宁舰是理想主义者的人生舞台。在甲板,在机舱,在驾驶室,在各个战位,记者触摸到的是一颗颗滚烫的心:“我的生命里注定要干航母”“我就喜欢干这个”“这里值得付出我的全部”……

这种冷,这种热,正是中国航母不断前进的澎湃动力。

[责任编辑:羽伟东]

相关热词搜索:辽宁 大片 场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