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期间的火车站,人来人往,热闹极了,一波一波的乘客向着各自的家奔波着、前进着。在车站众多归心似箭、疲惫却又兴奋的旅客中,那些巡逻官兵显得“格格不入”,他们从容地执勤,孤独地坚守。
巡逻官兵孙说:“老胡,现在高铁通了,它舒适、宽敞,一个小时能跑300公里,以后你回家就方便了。”
深圳北站,上士胡松看着进站口上方的电子屏幕上显示出一列列高铁的运行时刻表,心中是喜悦还是难过,他说不出来。从2005年至今,他已经10多年没在家过年了。胡松说,入伍后第一次坐火车回家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2014年底,从深圳到贵阳的高铁通车后 ,现在回家只要5个小时了。回家的时间越来越短,但身负执勤任务的他,哪有时间回去过年呀。
中国人总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胡松也不例外。虽然无法回家,但在火车站,他偶尔也能感受到一丝家的温暖。
最温暖的,莫过于从川流不息的人群中传来的浓浓乡音。人对于熟悉的声音总是格外敏感,质朴的话语、亲切的语调,总能唤醒胡松心底的那份柔软。
跟胡松不一样,在下士孙迪看来,更能唤起他心中思家之情的是车站的播音,“请前往济南的旅客抓紧时间准备检票。”这句话,孙迪在执勤期间听了无数遍,每听一遍,他对家乡的思念就会多一分。
车站广场,站满了归乡客。看着一张张焦急却又洋溢着喜悦的脸,孙迪的思绪不由地飞向了山东的家。在孙迪看来,家是如此近,近到只是一张车票的距离,而家又是如此遥远,远到不知归期是何时。
孙迪有三个年头没有在家过春节了。山东老家的春节热闹而祥和,一家人围着炉子看春晚,成了他脑海中关于过年最深刻的记忆。
以前,每当看见驶向家乡的列车时,孙迪总会不由自主地红了眼眶。而现在,孙迪提着深圳的特产,说起往年的感受就像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现在好了,自己慢慢成熟了,我把驻地这些特产利用执勤间隙托运回家,春节我吃什么,爸妈就吃什么,就像在一起过春节一样。”
“不回家”的巡逻官兵在执勤时也经常碰到一些事,触动他们的心扉。
前年,火车站里拥挤的人流将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儿与家人冲散,小女孩儿站在人群中哭泣着找妈妈。巡逻的胡松看到后,急忙跑上去抱起小女孩儿,轻声地安抚着她。那一刻,胡松很不好受,他想起了自己2岁的女儿。女儿出生后他就回过两次家,抱女儿的次数屈指可数。胡松心中满怀着对妻子和女儿的愧疚,春节时,他不能回家陪伴妻女,这种愧疚感更加强烈。
当小女孩儿找到父母时,她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这笑容冲淡了胡松心中的伤感,胡松觉得,一家不圆万家圆,他相信女儿长大后会理解他的。
一天的执勤任务结束,在返回营区的路上,孙迪情不自禁地哼着刘德华的歌。
回家的路
数一数一生多少个寒暑
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
多少的笑
多少的哭
回家的路 ……
很快,他们就到了营区,炊事班的战友为他们准备好了热气腾腾的夜宵。这种感觉,就像回到了家。
他们,白天在火车站执勤,确保旅客顺利踏上回家的路;他们,月明星稀时,和战友一起,也踏上“回家”的路。官兵们说,家乡和营区,两个家,他们都愿意回,只不过,现在营区的这个家更需要他们。
[责任编辑:羽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