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网租房乱象:个人房源仍为诈骗高发区
2016-11-02 13:06:11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据网友爆料,其打算通过赶集网贵阳租房,不料却遭遇了以夫妻名义诈骗的“双簧”——以多重借口骗取意向租房者意向金,而这,也并非在赶集网发生的个案。

赶集网发布的“钓鱼”房源 目前该房源已被删除

中国青年网10月31日讯 据网友爆料,其打算通过赶集网贵阳租房,不料却遭遇了以夫妻名义诈骗的“双簧”——以多重借口骗取意向租房者意向金,而这,也并非在赶集网发生的个案。

网友聊天截图及“诈骗人”信息

据介绍,网友胡先生(化名)依据赶集网的信息向租房客打电话咨询,而对方自称姓陈,名陈二弟,和该房源发布人属夫妻关系,并介绍称,该房子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中天会展城A区A栋902房,并向胡先生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信息。胡先生确认其身份证和姓名一致后,将房屋租金的一半汇于陈二弟的建行卡。此后,陈二弟手机开始打不通,直至处于关机失联状态。

经查证,陈二弟提供的身份证号码与其名字一致,身份信息显示其为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廉江市属湛江市代管。陈二弟提供的建设银行卡号则显示,其归属地在云南省昆明市,而其号码则属于贵州省贵阳市。

记者近一步查证获悉,该电话号码在微信上已被注册。目前,胡先生已向贵阳观山湖区公安分局报案。

事实上,这不是赶集网租房被骗的孤例。而套路无非是“虚假房源”或是“看房订金”。2016年3月12日,《合肥晚报》报道称,山西赵先生赶集网上租房遭遇骗局,“房东”以各种方式辩称自己在外地,需要先收取租金,然后给他快递合同及钥匙,而在赵先生打完8000元之后,身在外地的“房东”音讯全无。

同样的,《福州晚报》2015年11月3日报道,市民上赶集网租房,在“房东”电话的指引下,没见过“房东本人”,也没有看到房子的情况下,遭遇连环诈骗,被骗5600元;而福建警方防骗咨询中心更是直言,“不少房客反映遭遇过此类骗局。”更早的在2014年11月,《南海网》11月18日报道称,市民租房心切,看房前支付定金被骗200元,而“房东”至始至终都没有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赶集网的处理方式一直耐人寻味。上述案例中,均没有赶集网信息审核的责任,也对欺诈无能为力。打开赶集网租房页面,一小块文字表达了赶集网的全部热忱:“郑重提示:在签订合同之前,切勿支付任何形式的费用,以免上当受骗”。而胡先生提供的邮件信息则显示,赶集网受理投诉仍需回到产品页面操作,然而在这一时间差中,原帖已经被诈骗者删除。

发布信息不需审核 赶集网管理形同虚设

记者登陆赶集网发现,赶集网信息发布审核已形同虚设。不少房源并未按要求提供房屋照片却仍然过审,信息真假难辨。在其全部房源类型中,个人租房充斥着大量非认证房源,而赶集网也并未要求提供最基本的房屋信息标识。冒充房主租房的状况难以避免。

  

赶集网随意发布的个人房源

2016年7月24日,《武汉晚报》报道称,某男子电话被登记在赶集网等网站上,主要内容为一套2室2厅1卫的房屋需要租售。而该信息的发布并未通过该男子确认,登录赶集网发布不实信息也完全不需审核。

事实上,早在2014年,赶集网租房已饱受舆论质疑。其假房源泛滥,新房、二手房、租赁房信息充斥网页,点击进去却发现价格远远低于市场售价的状况仍然存在。彼时,中介人员的披露言犹在耳,“为了提高看房命中率,他们更愿意在赶集网、搜房网、58同城等访问量大的网站发布房源信息,在此过程中,对房源信息“稍做手脚”是常事,例如更换房屋图片、降低房屋价格等。“网上的房子确实有,但价格也不是那个价,照片也不是那个照片。你在网上看的照片,说实话99%都是拼凑的。”

拥有房屋租赁资质的中介机构尚且造假,个人房源自然更难以防范。不过,赶集网始终未曾给“造假”施加过一丝压力。造假成风的背后,赶集网不仅在2014年未启动相关筛查工作,在此之后的2年多时间里,也一直默许虚假信息收费带来的盈利。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针对3000名消费者的抽样调查中,只有4.6%的人表示会相信网上房源信息,而剩余人士均表示不相信或不完全相信。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今日,赶集网之流服务网站的信誉正遭遇史无前例的挑战。

相关热词搜索:高发区 房源 个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