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各行业薪酬排行榜上,银行业平均工资总能博得无数的艳羡和嫉妒。去年两会上,时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的张建国的一句“银行是弱势群体”,不仅让现场哄堂大笑,也让不少网友笑了——天天“数钱”的工作,怎么就弱势了?
不过,现在看来,这一说法似乎越来越真实。
根据A股上市银行半年报,银行业净利增速仍在下滑,而中国农业银行的营收甚至罕见出现负增长。
近年来,由于业绩乏力,银行业降薪、离职、裁员的消息此起彼伏。
据央广网报道,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工行、农行、建行三家薪酬支出下降幅度在2%左右。薪酬支出变动最大的是民生银行,员工薪酬同比下降了22%。降薪也让不少人选择离职,据不完全统计,上市银行今年上半年的员工数量比去年年底减少了3.5万人。
寒风刺骨,银行业进入了30年来未有之变局。而就在前几日,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一则重磅消息让所有银行人感到害怕!
毕马威:“Siri”将抢走银行业的“金饭碗”
不知你是否感觉到,如今“银行”已越来越不像是一个你去办业务的场所,反倒更像是一个藏在网站、手机里的金融应用?只要开了网银账号,存取款、转账、贷款动动手都可以完成。
近日,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发布了一份名为《遇见“夏娃”:你聪明的虚拟助手与未来“看不见”的银行》报告,设想出一种银行业的未来图景。
在报告中,毕马威将一种类似于“Siri”的人工助手命名为EVA(即夏娃)。EVA可以获得用户的健康、支付、偏好、社交媒体等数据,在用户闲暇时与其沟通、提供符合其口味的商品、为用户推荐短期现金的最佳管理方式并解决金融问题。
毕马威认为,到了2030年,银行业将成为一个“看不见”的行业,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平台,将有一种类似Siri的设备(或者说手机APP),把所有与金融服务相关的智能技术整合到一起;
第二部分是银行传统的业务,即具象的一些业务,诸如转账,取现等等;
第三部分是银行基础的业务构架,诸如银行的结算系统,银行的风险控制系统等等。
由此可见,无论银行怎样改变,内核并不会改变(即第二、第三部分),但在与消费者的互动方式上(即第一部分)却发生了质量改变,这就好比购物从实体店转向电商,以后所有的金融服务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
毕马威称,到那时,赢家将是那些拥有低成本的(生态)环境,和先进数据、信用管理技术(的银行)。而那些具备大量“个性化”产品的银行也将茁壮成长。
总之,到2030年,现有的银行与客户沟通的方式将会被完全改变,未来的银行网点,可能更多会变成一个纯粹的咨询场所——通过银行员工,提供非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比如私人银行、VIP服务等等。现有的常规业务将被EVA接管,传统银行的多数部门或将消失,而专业的服务则将获得更大发展。
根据毕马威的说法,你可以想象一下未来你的钱财是如何打理的:
首先,你不需要现金,因为所有都可以在线支付(其实这点现在基本已经能做到),所以你不需去银行或者ATM取款;
如果你想知道最近哪只货币基金利率最高,那么问问你的EVA,她会告诉你答案,并且为你买入一定量的余额;
如果你想知道最近有什么保险产品在做促销,问问EVA,轻松搞定;
或者,你最近有短期融资的需求,那么问问你的EVA,你所需要的一切资料和办理流程,都可以用语音或者文本形式为你呈现出来;
想要转账就更简单了,声纹识别,然后报出银行卡卡号和对方户名,搞定!
这样或许很酷。但你是否感到一丝恐惧?未来都让机器人、人工智能来替代人力,那银行职员岂不是真成了“弱势群体”?
更让人恐惧的是,这样的场景已经开始上演了。
银行人的噩梦:机器替代、银行裁员、网点关闭……
据BBC报道,荷兰的ING银行10月初宣布了一个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省下近9亿欧元的“数码转换”计划。而计划的内容就是:先砍掉5800名员工,未来再视情况让另外1200名员工转职或是裁掉。
(责任编辑:任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