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育为经济积聚新动能
2017-01-06 10:34:26   来源:西部网

\

榆林高新一中利用pad开展课堂教学。

中国的教育消费一直存在着“需求旺盛与消费选择不足”并存的局面。随着经济发展,百姓的收入增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作为消费者的家长和学生们,对教育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产品的专业性和个性化。一些教育培训行业的先行者们已经尝试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专业个性化的教育产品。

教育需求更加多元

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使得百姓对教育产品创造性的追求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

王女士是单位的中层干部,为了进一步提升自我,她想报班练英语口语。因为上班要忙工作,下班要管孩子,她只能拿出空闲的时间学习。外语辅导班时间固定并不适合她,于是她在一家名为“无忧talk”的在线教学的网站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产品。

“每节课25分钟,24小时可随时上课,有8000多名外教可选,性价比比较高,而且利用碎片时间的学习方式更适合我。一年费用大概是一万元左右,如果真能提高口语能力,价格我是可以接受的。”经过仔细的考虑和比较,王女士决定报名。

除了在线教学外,暑期送孩子去国外游学的家长也越来越多。今年暑假,周丽在“携程网”上给四年级的女儿报了美国海外游学。20天时间内孩子边学边游,在美国学校上课、在当地家庭寄宿,体验异国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教育文化。当然价格也不菲,一人3万元。

“我们本来就打算上初中把孩子送出去,这算是提前让她预热一下吧。平常做生意没时间,这种不用大人陪伴的国际游学产品还是比较适合我们的。”

如何更好地养育孩子,是新手父母都困惑的事情。张女士在孩子8个月时参加了一个名为“新加坡美林父母学”的国际父母学培训项目,内容包括行为学、心理学、营养学、教育学,学费两万元。张女士说:“这个课程非常超值,解决了我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能够从容地应对孩子成长中遭遇的种种问题,陪伴孩子更好地成长。”

教育消费意愿强劲

据全球绩效管理公司尼尔森(Nielsen)在2013-2015年发表的《中国消费者信心报告和消费意愿报告》显示,近两年来教育产品(和服务)成为占我国主导地位的消费选择。我国家庭可支配收入用于教育消费的比例高达7%(美国、日本同比为2%和1.9%),子女的教育消费已经占普通家庭闲钱消费的前3项。

国内最大的游学平台“携程网”发布的《2015暑期游学报告》也证明了这一点。统计数据显示,暑期游学的人数正逐年大幅递增,其中亲子游学和学生游学人数占到暑期游学人数的83%。此外留学也正在进入大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让孩子就读国际学校或国际课程。目前西安出国留学人群仍以研究生及本科生为主,但初高中生的比例增长势头迅猛,现已占到市场的20%。

2016年11月11日,2016年国际学校择校巡展在西安召开,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为孩子寻找更多的教育选择。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留学中介也面临新的转型,积极寻找新的消费痛点,提供精细化服务。

在北京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展台,前来咨询的家长络绎不绝,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留学。留学服务机构现在已从野蛮生长期进入了洗牌期。以前各大留学机构注重的是如何将孩子送出国的前端市场,而如今留学中介触角纷纷伸向留学后端业务,如海外租房买房、归国就业创业等,我们认为留学后端市场潜力更为巨大。”

“但无论如何,竞争核心就是个性化的服务。优秀的留学服务机构应要依据每位申请者的背景,制定个性化的留学方案,让客户满意。如果没有精准服务的意识,留学中介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个性化消费推动经济发展

“一对一诊断式教学,随时上课个性高效!”一家考研网校在网站打出了这样的宣传语。这家线上教育机构目前已录制各类教学视频课程100多万课时。凭借着海量的课程和庞大的专家队伍,他们可以做到为每位考生私人订制课程,针对性极强。也正是因此,报名咨询的人络绎不绝。会计从业、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软件工程师……越来越多的职业培训以在线教育的方式重新登场,且收获颇丰。

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个性化教育产品的需要,正在聚集一股新的发展潜能。

个性化在线教育呈现出井喷式的态势,正是基于它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育的结合与创造。它突破时空限制,知识获取方式和学习时间更为灵活。尤其随着便携性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使得在线教育成为一支势头强劲的后起之秀。内容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各类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兴趣教育等细分领域,是一片尚待开拓的新型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我国有十三亿多人,总体消费水平还不高、余地还很大。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2016年11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司长丛亮表示:“我们提出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特别是新兴服务消费的政策措施,着力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这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必然选择。”

如今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代表的新经济亮点纷呈,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汇聚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责任编辑 马宝]

相关热词搜索:动能 经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