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声理解和传承长征精神”
2016-12-29 14:16:58   来源:中国教育报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当《长征组歌》熟悉的旋律回荡在排练厅内,首都大学生长征组歌合唱团的成员们,很多都已记不清这是今年的第几次排练了。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当《长征组歌》熟悉的旋律回荡在排练厅内,首都大学生长征组歌合唱团的成员们,很多都已记不清这是今年的第几次排练了。

自2014年成立以来,这支由北京10余所高校在校学生自发组建的合唱团,参与了北大百年讲堂纪念毛泽东诞辰121周年演出等表演,并多次向海军干休所、北极寺干休所的老干部们送去慰问。

从听着流行音乐的懵懂少年,到传唱《长征组歌》的演员,合唱团成员们一直尝试用歌声去理解和传承长征精神。但除了他们自己,很少有人知道合唱团经历过的困难。

谈及初次接触合唱的感受,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朱健调侃自己“在唱歌上没有天赋,连简谱都认不全”,这在合唱团中并非个例。

团长刘莹煌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他介绍,团里的成员来自不同年级和专业,从本科二年级到博士生三年级,专业文理工农科都有,唯独缺艺术类。

为了补上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不足的短板,合唱团在每所学校都选拔了文艺委员,从头开始教“困难户”们识谱,帮着他们一句一句地“抠”音准。

同时,他们扬长避短,不求在声乐技巧上与专业演员媲美,而是希望通过对革命历史深入理解,在演唱中“以情动人”。为此,团里建起了学习小组,共同观看《十送红军》《万水千山》等革命题材影视剧并组织讨论。

借不到排练厅,团员们在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排练了整整一年,三伏天里唱“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三九天里唱“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我觉得长征精神最重要的就是不怕困难。”中国农业大学学生李绍领的话,道出了许多团员的心声。

日复一日,团员们的合唱水平在提高,对历史的感悟也同样在加深。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生张秋雅说,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的脑海中反复呈现着一个画面——自己站在北大百年讲堂的舞台上,透过灯光看到台下的老人们在拭泪。“之前没听过《长征组歌》,觉得这段历史离自己很远。在北大演出的那一次,好像真的懂了。”在唱到《告别》中的“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一句时,她也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单纯讲长征精神,我们这代人会觉得很遥远,但通过排演《长征组歌》,克服重重困难,在考验下完成任务,我们发现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继承长征精神。”刘莹煌说。

[责任编辑 张亮]

相关热词搜索:长征 歌声 精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