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水相依拥政爱民显赤诚
市委、市政府和新余人民对驻地官兵的深情厚谊让子弟兵们感同身受。驻守在新余这片热土上的部队官兵也对新余人民倾注一片真情。“人民视我为亲人,我把驻地当故乡”,驻余部队子弟兵把新余视为“第二故乡”,把支持地方发展作为分内事,全心全意为新余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赢得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哪里有急难险重哪里就有子弟兵:今年5月10日晚,我市城区遭受历史罕见强风暴雨的袭击,马路两边树木拦腰折断,不少房屋受损,部分地区停电停水。驻市部队顶风冒雨第一时间赶赴各受灾点,帮助市民搬运、清障、救人、救车,为抢险救灾和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2012年6月,我市分宜县黔山镇发生特大洪水,新余消防官兵冒着大雨,徒步行进40多公里,连续奋战8个多小时,先后成功抢救被困群众17人,疏散200余人。2012年7月,我市孔目江水位暴涨,湿地公园水上浮桥被冲断,下游水坝随时有垮塌的危险,严重威胁下游50万群众安全。前往抢险的150多名官兵科学组织、沉着应对,冒着随时被洪水冲走的危险,硬是靠人力、靠双臂把已经冲垮的浮桥一段一段推向岸边,最终化险为夷。2013年1月,我市突降暴雪,许多路段出现积雪结冰现象,为保障市民出行安全,驻余部队官兵冒着严寒,一大早赶在市民出行前走上街头,铲冰除雪,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
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凝聚着驻余部队官兵视驻地为家乡,视人民为亲人的一片赤诚。在和平年代,他们积极参与地方的建设和发展,凡重大节庆和重要社会活动,驻市部队都主动参与军警民联防群治活动,确保全市安全稳定,为构建平安和谐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依旧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多年来,驻余官兵主动参与定点扶贫,采取军分区和人武部领导包面、人武和专武干部包村(社区)、民兵党员干部包户的办法,建立健全点、线、面相结合的扶贫帮困服务网络。驻市部队团以上单位每年挂点帮扶5个自然村,年投入帮扶资金60~70万元,义务投工投劳2000余人次。近年来,定点帮扶自然村30多个,植树造林180亩,帮扶贫困户210户,救助贫困学生182名。积极开展了“爱驻地、有作为”等实践活动,建立民兵创业基地32个,为民兵创造就业岗位7000多个。
驻余部队坚决支持和拥护改革,为全市改革创新工作创造和谐稳定环境。新余武警消防支队根据新余市城区结构功能变化,在城南商业街人流密集区专门部署了一个消防中队的警力,随时应对突发情况;武警新余市支队在火车站、汽车站、商业区、中小学校等重点地段加强巡逻,防止发生问题;新余军分区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将市内12个重点目标纳入防卫范围,研究制定应对突发情况预案,有力维护了一方平安。
驻余部队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军民共建活动,在每年的“学雷锋、做先锋”活动中,组织官兵走上街头开展免费维修、义务体检、法律和心理咨询等便民活动。驻市某部队每月安排一个党团日到驻地敬老院开展义务服务,每年组织官兵参加义务献血、义务植树活动。武警支队还组织官兵帮助村民进行“双抢”劳动。驻余部队与10所学校结对共建,每年派出180多人担任校外辅导员、军训教员。新余军分区组织民兵预备役队伍成立120多个民兵治安巡逻队,参与平安新余共建。武警水电二总队、武警新余支队与新余火车站共建,连续20多年做到春运安全无事故。
在欣欣向荣的新余大地上,驻地官兵和广大干部群众血浓于水,情深似海,用赤诚和雨露浇灌下的“双拥之花”常开不谢,越开越艳。如今,一浪高过一浪的“双拥”热潮,推动着新余“双拥”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愈来愈浓的鱼水深情,续写着新余“双拥”工作新篇章。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