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征兵动态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海丰全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组图)

2015-07-29 10:30:37来源:南方日报(广州)
海丰全县人民拥军情浓,国防教育实施全面互动。全县涌现了一大批全国、全省的双拥工作模范个人和一大批双拥工作先进单位。

军地联动

  件件实事彰显和谐军政军民关系


  作为集老区、山区、沿海地区于一身的海丰,战略位置重要,驻军、大军事演习、野战海训都有万名官兵活跃于海丰这块红土地上,全省高炮训练和试验基地设在海丰,全国无人驾驶飞机训练项目设在海丰,海丰设有广州军区和省军区的海、陆、空野战基地,海丰的战备训练、军事科技训练、双拥后勤保障、国防教育和建设,都是全省较典型的地区,海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将长期地为野战部队海、陆、空训练创造条件、提供场所。

  每年海丰要承担数万名驻训官兵的保障重任。海丰的驻训、海训的双拥工作是其他地方难以比较的,是具有独特功能的,是扎实富有成效的。在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中,海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力亲抓双拥工作,对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项目做到优先立项、优先拨款、优先施工。近几年来,海丰积极配合省军区征地13万平方米建设广东省防空兵训练基地和6000平方米的军训楼;为广州军区、省军区等各类兵种无偿提供海训、空演海域和陆地场地500多万平方米,投入部队军事、科技工程硬软件建设资金超千万元。

  近几年来,在海丰海训的部队具有人数多、时间长、层次高、实效大、影响深的特点。海训双拥工作十分突出,地方为部队作出很大的贡献,部队为地方抗洪抢险、修路筑桥、扶贫济困、国防教育、排忧解难等等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曲曲双拥颂歌,一缕缕军民鱼水情,在这块红土地上上演。

  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与驻军、驻训部队也密切合作,形成了全民拥军优属、驻军拥政爱民,军政军民关系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在海丰,涌现出了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全国劳动模范朱炯城,“中国好人”、拥军模范陈介仁,数十年如一日的拥军模范马娘群等一大批拥军优属先进个人以及县民政局、后门、大湖、小漠、新园社区等一大批拥军优属先进单位。

  海丰县党政企事业单位的拥军机制已扩大到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拥军工作异军突起,民企与部队结对子,民企给部队送电脑网络设备、送科技图书、送其他急需品,军企互惠互动互做好事已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得到上级的肯定。

  特写

  人民子弟兵成海丰人民“保护神”


  在海丰,人民子弟兵视人民为父母,视驻地为故乡。部队官兵总是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来到群众身边,帮助人民群众排除一切险情,堪称海丰人民的“保护神”。

  2013年9月22日晚,14级超强台风“天兔”正面袭击海丰。海丰全县城乡供电、供水、交通中断,遍地狼藉,到处都是急需救援的受灾受伤群众。所有驻海丰部队以缓解灾情为命令,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不畏艰难险阻,连夜开赴各地抢险救灾,徒手开辟了一条条生命通道。在受灾最严重的大湖镇,县委常委、县武装部长郑秋汉率领160多名应急分队队员,和驻训官兵一道,冒着生命危险进村入户抢救和转移群众1000多人。

  2014年5月19日,海丰县出现强对流天气,赤坑大化截山洪渠道发生决堤,国防公路被洪水冲浸。海丰县党政军民联手筑堤抢险,尤其是数百名驻训官兵和预备役民兵冲锋在前,经过一天一夜的连续奋战,终于抢在更大的洪灾到来之前筑牢堤坝,排除险情,确保了4000多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防公路的畅通无阻。

  此外,2013年8月16日公平镇西坑片区暴雨成灾,2013年8月18日黄江大堤陶河段因暴雨河水漫顶,2013年9月24日大湖镇北堤出险等,都是严重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出动兵力较多的突发事件,但在人民子弟兵的共同努力下最终都化险为夷。可以说,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哪里就会涌现出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近年来,出于抢险的目的,海丰消防大队和驻军、驻训部队先后出动兵力3万多人次,抢救遇险群众2万多人次,挽回经济损失总计超10亿元。

  驻地官兵还积极参与“和谐海丰、美丽海丰”建设:大力开展扶贫助学、送医送药、清理卫生、修渠筑路、植树造林和军民共建人口与计生等活动,定期为中小学生、民企“民兵连”开展战备训练和国防教育,把部队的优良传统和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传给地方。目前,数万亩军民共建林青翠茂盛,大湖、小漠、后门等10多条军民共建路越走越宽阔,军地饮水工程、军营图书馆、军地科技园、“同心渠”、“连心桥”、“八一希望小学”等一大批军地共建共创工程和“拥军电”、“拥军水”、“拥军房”、优抚医院等一大批民心工程,已成为一曲曲双拥赞歌,温暖了军民之心。

  故事

  大湖海训前哨谱双拥新篇


  进入大湖山脚村路段,映入眼帘的是一派清新的景象,半月前散布于路旁的垃圾、杂草、荆棘已经被清除干净。通镇延村的水泥公路两旁各留出1米多的崭新洁平的沙砾护肩,路旁的村委会、学校和一些机关办公楼以及许多民房已变成海训驻军场所,庄严的标语、鲜艳的红旗、整齐的军车、威武的岗哨兵、焕然一新的场貌,书写着大湖镇的双拥新篇章。

  来大湖参加海训的岭南铁军第一团和一个特种大队,共有3000多人。他们一到来,就学雷锋做好事。此时的大湖镇敬老院,海训部队的几个学雷锋小组正在全神贯注投入工作,有的埋头用力铲割敬老院小道两旁的杂草荆棘,有的为五保老人诊脉检查身体,其余的士兵或扫地、或擦窗、或洗厕所、或整理房间,还有一个士兵正在为敬老院的老人理发。检查好身体的五保老人接过部队医生送的药,面对前来慰问的部队首长,上前就拉起手,连连感谢:“部队来大湖不久,你们就来敬老院几回了,前晚还专门放电影给我们看。”

  近几年来,大湖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把服务海训作为双拥重要工作对待,十分重视海训后勤保障服务。海训大部队未到,镇党政便与先遣部队首长共商将机关、村委、学校、民房腾出来给海训官兵居住和办公的问题,同时还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部队用电、用水等问题。镇指派党委委员、人武部长专门协商、沟通海训各项工作,每年都同县委、县政府领导对部队进行慰问,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而当地的许多群众也积极配合政府的双拥工作,主动给部队腾让房子,提供电和水等,大湖镇有近200间民房腾出给海训官兵居住。

一方面,政府高度重视海训部队的建设;另一方面,海训部队在抗洪抢险、扶贫助学、抢收农作物等多项工作上也都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在进入海训期间,在雷打不动的军事演习之余,部队在大湖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加强巡逻、操训、执勤、岗哨,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有效保障了地区稳定,促进经济建设、文明建设和谐发展。

  太阳已落山,夜幕已降临。此时,大湖镇王镇长正与周政委畅述双拥工作。王镇长对周政委表示,大湖人民期望部队把大湖作为长期的海训基地,请团政委有困难、有需要尽管提出来,大湖党政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去协调、服务。周政委则指着海边“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的路标说,“这就是我们部队的誓言,也是我们一贯的准则……”

  撰文:顾大炜 洪继宇 黄嘉锋 余作明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