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征兵动态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塞上花儿红 军民情正浓——宁夏双拥工作纪实

2015-07-22 15:16:10来源:宁夏日报
驻宁部队官兵把驻地当家乡,把驻地群众当亲人,为推动开放宁夏、和谐宁夏、富裕宁夏、美丽宁夏建设不懈奋斗。

巍巍贺兰山,见证着一个个动人的双拥故事;悠悠黄河水,高唱着一曲曲军民的鱼水欢歌。

宁夏是块孕育双拥文化的热土。1936年,西征红军“三军会聚同心城”,受到回汉群众的热情欢迎,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流传着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79年来,自治区党政军领导始终站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驻宁部队官兵把驻地当家乡,把驻地群众当亲人,为推动开放宁夏、和谐宁夏、富裕宁夏、美丽宁夏建设不懈奋斗。

子弟兵爱民情79年不变样

1936年,工农红军西征来到宁夏中卫洪岗子,当地颇有威望的阿訇洪寿林号召民众热情支持红军革命行动,拥护中共团结抗日主张和民族宗教政策。红十五军团政治部为表彰他热爱人民、拥护红军的行为,赠送了一面写有“爱民如天”四个大字的锦旗。

2003年,宁夏军区某给水团在洪岗子打出一眼日出水量600吨的甜水井,解决了回族村庄祖祖辈辈的吃水难题,当地群众向给水官兵回赠了一面写有“仁义之师”的锦旗。

一眼红军井,见证了子弟兵对老百姓79年不变的爱民情。

为努力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扎根大西北、保卫大西北、建设大西北”的指示,宁夏军区协调组织驻宁部队,连续多年开展“绿化第二故乡,共建美好家园”等活动,使一大批“国防林”和“双拥文化生态园”拔地而起,扮靓了回乡。尤其是连续16年援建红寺堡移民开发区,硬是把往日一片杳无人烟的生命禁区变成了如今生机勃勃的风水宝地。

为了帮助南部山区贫困村庄早日甩掉穷帽子,走上致富路,驻宁部队与贫困山区开展“联村结对”共建活动,帮建基层“两委”阵地、协调搞好技能培训、帮助发展特色产业和致富项目,推进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先后帮助31个村庄甩掉了穷帽子,走上致富路,培养了1300多名科学致富的带头人。

兰州军区驻宁某部汉族干部何健,自1999年开始资助瘫痪的回族青年李少军写作、出书,供李少军的儿子李佳伟从小学读到大学。李佳伟在作文中写道:“我有两个爸爸,一个是躺在床上的残疾爸爸,一个是部队里的解放军爸爸……”

宁夏共有4300多座清真寺、230余万回族群众,广大信教群众为解放宁夏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驻宁部队先后与全区378座清真寺确立共建关系,在清真寺建起了国防教育展厅、双拥文化展室,配赠了科普、文学、种植养殖、国防建设等书籍,为清真寺订阅了《解放军报》《中国民兵》《中国双拥》等报刊杂志。在回族群众的积极要求下,部队已在共建的42座清真寺里搭建国旗杆,每逢国庆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重大节日,便组织信教群众升国旗,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国防教育、法律常识开辟了绿色通道。

如今,“爱民如天”的故事以不同的方式,在塞上处处流传,感染着每一个人。

党政军领导人常到军营拉家常

盛夏七月,正是旅游的好时节。前来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的游客络绎不绝。这座建立仅两年的军事文化展区已成为塞上一个靓丽的双拥品牌。

2014年,银川市投资20亿元,在银川市滨河新区建成了“西北独有、国内一流”的5A级军事主题旅游景区和国防教育基地。银川市领导亲赴北海舰队,接退役的银川舰荣归故里。

2015年,自治区按照“军民一体、统建共用、资源共享、整合发展”的思路,在银川滨河新区新建了自治区国防动员训练基地,使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步入快车道。

为了能为国防建设“招贤纳士”,宁夏针对高学历青年出台了八项征兵政策。去年,宁夏应征2400多名新兵,大学生比例首次突破23%,今年有望突破28%,这在少数民族地区并不多见。

宁夏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转业、退役官兵的安置工作压力很大。近年来,自治区把这项工作始终作为大事要务来办,强化落实的刚性指标,全区共安置退役士兵上万名,为6500余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累计1.42亿元。

自治区还想方设法为驻地官兵解决工作生活难题。为解决军休干部活动场所严重不足的问题,宁夏投资3000多万元建立了自治区军休干部活动中心。为帮助退役士兵早日实现就业,全区累计组织职业技能培训3000余次,投入资金1770余万元。

每年新兵到来,老兵退伍,自治区党政军领导都要深入部队、前往火车站,为战士们送行。每年“八一”建军节,各级党政军领导都要把军营走个遍,亲切看望子弟兵,拉家常、嘘寒问暖,传递强军兴军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