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大国仪仗:以最强阵容走过天安门广场

2015-08-27 11:20:57来源:解放军报
从1952年3月组建至今,三军仪仗队执行各种仪仗司礼任务3200余场次,为共和国赢得了一片赞誉。

\

8月23日,三军仪仗队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专项演练。本报记者 孙阳 摄

“向右——看——”炎炎烈日下,一个个徒步方队以排山倒海般的气势走过阅兵训练场。走在最前面的,正是由三军仪仗队组成的护旗方队!

从1952年3月组建至今,三军仪仗队执行各种仪仗司礼任务3200余场次,为共和国赢得了一片赞誉。此次纪念抗战胜利阅兵活动,他们将以有史以来的最强阵容走过天安门广场,展示东方主战场大国的尊严与风采。

广场受阅——

混编方队彰显民族自信

“一……二!”雄壮的行进曲里,传来高亢的女声。这是身着裙装的女仪仗队员第一次出现在阅兵训练中,她们带来的是中国女军人的崭新风采。

去年5月,在欢迎土库曼斯坦总统访华的仪式上,组建不到100天的中国仪仗女兵首次亮相,提枪、端枪,动作一气呵成,卓越风姿尽显。

3个月前,女兵们接到了参加阅兵任务的指令。“幸福”来得有些突然,63名女队员向大队领导立下军令状:当初组建百天精彩亮相,这次也要完美走过阅兵场!

话虽如此,女队员中三分之二是新兵,训练起步晚,相对已基本成型且经历了红场阅兵的男兵方队,训练水平上的差距明显。这意味着,男女混编的方队要做到整齐划一,女队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女兵们不怕吃苦。列兵王艺谛脚后跟上的血泡已经红肿溃疡,但她仍咬牙坚持训练。中队长命令队友强制送她回宿舍。可没过多久,王艺谛又申请重返训练场:“我把鞋帮剪了个洞,血泡刚好露出来,不影响训练了!”看着王艺谛重新入列,那一刻,女兵们的眼睛湿润了。

巾帼不让须眉,须眉也同样在训练中铆足了劲——

集训之初,列兵凌云是所谓的“高低脚”:踢出的正步忽高忽低,在排面中很不协调。为进入主力队伍,凌云在休息时间,绑上沙袋反复练习,半个多月后,终于与排面完全融为一体……

完美受阅不止要细抠动作,还要昂扬精气神。三军仪仗方队领队韩捷告诉记者,训练中,他们一方面按照“舌顶下颚、两眼居中、面部放松、嘴角上翘”等常规技巧练面部表情,另一方面组织官兵学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激发大家内心的光荣与自豪,充分彰显民族自信。

红场扬名——

世界舞台闪耀“中国名片”

骄阳似火,暑气蒸腾。训练场上,正在组织军姿训练的三军仪仗队军容严整、岿然不动,如雕塑、似丛林。

3个月前,他们正是靠这样的精神和意志刻苦训练,最终闪耀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那是中国三军仪仗队第一次踏上俄罗斯土地,第一次护卫五星红旗走过莫斯科红场,也是第一次随习主席出访在异国受阅。

与天安门广场不同,红场纵深狭长,地势中间高、两头低,地面青石凹凸不平;阅兵式正步行进距离要比国内阅兵多走154米、205步。为确保在更远距离上保持队形不变,不少队员在腿上绑两个沙袋练耐力,一趟就踢300多米。为适应红场路面,队员们特意挑选碎石路、高低不平的上坡路段进行练习。

更大的挑战是音乐节奏的差别。红场阅兵进行曲的节奏是每分钟120步,而中国军人正步行进速度是每分钟112步。虽然只多了8步,对动作已固化的仪仗兵来说,调整难度极大。为了适应新节奏,队员们在训练场上反复训练找乐感,硬是用汗水补齐了这小小的8步之差。

5月9日那天,中国三军仪仗队作为受邀国阅兵方队压轴出场。红场阅兵道上,中国仪仗队横成列、如刀切,竖成行、似山墙,向全世界呈现出中国军队的威仪和捍卫和平的决心。通过观礼台时,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习近平主席站起来挥手致意,为队员们鼓掌庆贺;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禁不住称赞说:“在阅兵场上,中国军队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